走進紀念館一號門,經過長長的雕塑廣場,你可曾被這些“無聲的吶喊”叩擊過靈魂?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主席吳為山先生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詳細分享了他當年創作這些群雕的心路歷程。我館雕塑廣場上的雕塑全部由吳為山先生一手創作,曾于獲中國最佳雕塑獎。
讓我們跟著吳為山先生的足跡,走近紀念館雕塑背后的故事——吳為山先生凝視自己的作品《家破人亡》走進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尊《家破人亡》雕塑:受難的母親懷抱著死去的孩子仰天長嘯,多么悲天憫人!這尊雕塑高達12.13米,意喻日軍發動南京大屠殺,如今已經成為紀念館的一個標志性符號吳為山先生介紹說,母親象征著祖國,她手里抱著自己死去的孩子,身體還有余溫。丈夫死了,孩子死了,對這位母親來說,已是家破人亡的絕境。“這尊雕塑采用寫意的手法,象征祖國大好河山千瘡百孔,斑斑駁駁,遍體鱗傷。盡管如此,她像山一樣,屹立不倒!”走過《家破人亡》雕塑,就是吳為山創作的《逃難》系列群雕。他將歷史與藝術結合,并親自為每一尊雕塑,寫下了一句注釋語。
“,滅絕人性的大屠殺開始了!手無寸鐵的平民啊,逃難,是求生的唯一”這是第一尊吳為山介紹說,他創作時,通過身體語言,把在困頓中逃難的平民的內心世界表現出來。“你看,他的手痙攣了,這是面對日軍血腥屠殺時,一種極度驚恐的狀態。”“慘啊,我可憐的妻!惡魔強奸了你,捅了你……我們死也要在一起——一個無奈的知識分子臨終前的掙扎”吳為山解讀說,在南京大屠殺史料中,有一對夫妻,在荒郊逃難。前面日本人來了,丈夫很害怕妻子被強奸。他的腳在打哆嗦。他親眼看見自己的妻子被糟蹋。
“南京淪陷后,在中華門,曾有一位和尚被日軍搜身日軍強迫他和一名女子發生關系,和尚拒絕了,最后日軍竟然把和尚的生殖器割掉。”吳為山憤恨地說。“惡魔的飛機又來轟炸了……失去雙親的孤兒,在禽獸的殺聲里,在尸橫遍野的巷道里,在已經麻木了的驚嚇與恐懼里……”吳為山解讀說,這尊雕塑描繪的是孤兒寡母在日機轟炸聲中逃難的場景。姐姐還在看天上的飛機,瘦弱的小弟弟牽著媽媽的手,驚慌中,身上只穿著一件棉襖,“你看,小弟弟的腳崴了,他實在是走不動了。
”逃啊,惡魔來了……“母親懷里抱著孩子,后面還背著一個孩子,這體現了母性的偉大面對大屠殺,在舉家逃難的情況下,母親把孩子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吳為山解釋說。十三歲的少年背著被炸死的奶奶,逃難——逃難——逃難——“13歲的孩子啊,背著被日軍飛機炸死的奶奶,你看奶奶的手臂耷拉著,顯然已經斷了氣。這在一個13歲的少年心里,會留下怎樣的悲傷情結。”吳為山說。
“八十歲的老母啊,趕快逃離惡魔的血腥”吳為山解讀說,這是一位五六十歲的中年男子,攙著自己八十多歲的母親逃難:“母親手里拄著拐杖,她的小腳行動緩慢,兒子攙著母親,心中充滿恐懼和絕望”圣潔的靈魂豈容禽獸的凌辱?!只有死!只有死!只有死可洗去這污濁!!!吳為山說,這尊雕塑是前,千千萬萬個無助女子的象征:“當年南京城里很多女子,為了躲避日本兵,她們往臉上抹灰、穿男性服裝,不敢出門,怕被強奸,我就想把這樣的狀態表現出來。”寒冷、驚恐將這哭僵的孩子凝凍!可憐的寶寶怎知母親已被捅死血水、乳水、淚水結成永不融化的冰“這是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常志強一家的悲慘遭遇。
”吳為山說,常志強的母親倒在血泊里,她身旁的小嬰兒還在吮吸著媽媽的奶等紅十字會人員來收尸時,看見母親和孩子已經凍在了一起。縱火、搶劫、強奸、活埋……三個月的小孫兒也被那惡魔殺了南京一老漢懷抱著被殺害的孩子吳為山解讀說:“80歲的爺爺用席子裹著死去的孫子,孩子的小腳凍僵了。爺爺把孩子抱起來,這種斷子絕孫的悲涼從爺爺的眼里流露出來。”啊,閉上雙眼,安息吧!靈魂!可憐的少年啊!——一個僧人逃難的路遇“這尊雕塑的名字叫‘撫魂’。
”吳為山表示,孩子小小年紀,死不瞑目啊,路過的和尚輕輕地將孩子的眼睛抹下與《逃難》群雕相向而行,迎面要穿過一座巨大的銅質雕塑,才能去往《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參觀。這座雕塑被劈成兩塊不規則造型,猶如被軍刀劈開的城門,因此被吳為山稱為《冤魂的吶喊》之門。他說,“就仿佛是逃難者在日軍慘無人道的屠刀下,逃離出去……”“門”的左側,仿若冤魂,手指蒼天發問,“我想把所有遇難者、受難者內心想要發問的樣子用雕塑呈現出來,這是向上蒼哭嚎,也是靈魂的吶喊。
”吳為山介紹說,右側的刻面上,他用刺刀表現日軍惡魔勢力,表現慘無人道的反人類暴行,平民則被日軍押到江邊屠殺,“他們掙脫繩子,他們身上的槍眼都是一種掙扎,一種受冤情況下的吶喊”整個雕塑造型有不穩定感,造成視覺與心理上的壓迫與震撼,它所產生的巨大張力隱寓著正義的力量,并預示著中華民族的反抗。
“冤魂的吶喊”右側講到此,吳為山動情地為大家讀了首他自己寫的詩:“我以無以言狀地悲愴追憶那血腥的風雨我以顫抖的手撫摩那三十萬亡靈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這苦難民族的傷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覺醒——精神的崛起!!!”吳為山坦言,在創作上述群雕前,他曾查閱大量史料,還走訪了常志強、夏淑琴等幸存者,從大量歷史照片和人物故事中感受到前,在悲苦中人們的吶喊“我要通過藝術語言,讓這些冤死的靈魂復活,告訴全世界,我們的民族曾遭受過的危難,以及普通民眾在災難面前的掙扎和吶喊……”在前往雕塑廣場講解的路上,巧遇夏淑琴老人,吳為山說,“你是活的證人!”他說,一個民族不能忘記它的歷史,南京大屠殺給了中國人民巨大的創傷,作為一個中國人民的兒子,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在和平時代如何用自己的藝術來表現中華民族這一不可忘記的歷史,喚起人們,他責無旁貸。
吳為山表示,他到世界各地辦展巡講,都會講到這一組雕塑,“世界上許許多多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看到這組雕塑,了解南京大屠殺歷史,都會流下眼淚”吳為山先生計劃將自己當初創作紀念館群雕時的小稿捐獻給我館。張建軍館長表示,將把這些創作群雕時的小稿進行收藏,并向觀眾展示,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通過雕塑了解南京大屠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