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藝雕塑公司訊,據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人民英雄紀念碑美工組副組長彥涵回憶,在紀念碑創作初期,有一批優秀畫家,主要是中央美院的教師,參與了紀念碑的浮雕畫稿工作。回想起當時的創作過程,人民英雄紀念碑研究組的王朝聞記憶猶新:當時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莊嚴的政治任務,開渠先生還欣然接受我的建議,約請董希文等諸位已有多年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經驗的畫家參加浮雕的構圖設計。畫家們的畫稿設計對紀念碑的浮雕創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目前發現比較完整的畫稿有《渡長江》和《南昌起義》《渡長江》的畫稿主要由彥涵設計,據彥涵回憶:稿子畫了三遍,最初是10塊基本浮雕的方案。后來又改為8塊浮雕,又重新構圖。送上級領導審看,認為方案基本可以,又畫第二遍。有的稿子不能很好地表達題材的意思,又畫第三遍。《南昌起義》的畫稿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原油畫研究班主任王式廓設計。當時,王式廓為了完成這個重大任務,花了很大的力氣,在家里畫了很多草圖,現在王式廓家人手中還保留著他當年畫的6幅草圖。
這些畫稿都是很珍貴的歷史資料,令人遺憾的是除了他們兩人的畫稿外,其他畫家的畫稿目前還沒有被發現這幾位畫家是:艾中信、李宗津、董希文、馮法祀、吳作人、辛莽。年六七月間,參與紀念碑浮雕畫稿的畫家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以后的工作基本就是雕塑家的事了。從那時開始,雕塑家們就開始創作紀念碑泥塑小稿,尺寸與構圖相似,約為30厘米河北響堂山;陜西西安、順陵、霍去病墓;甘肅麥積山;河南洛陽、龍門、鞏縣、開封;山東濟南、長清靈巖寺等地,參觀考察了大量的古代雕塑,為紀念碑的雕刻積累了大量素材。
據當時參加浮雕創作的中央美院雕塑系畢業生李禎祥回憶:經過對古今中外許多浮雕進行的分析研究,確定現在的風格,即浮雕人物比例適當,場面宏偉、生動活潑,表現內容深刻與廣場建筑不僅在色彩上,而且在比例上、體量上均比較協調。紀念碑的真正實體創作主要由劉開渠、滑田友、王臨乙、王丙召、曾祖韶、張松鶴、蕭傳玖等8位雕塑家主稿。8位雕塑家既遵循紀念碑設計的總體要求,又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擁有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培藝雕塑公司,中國雕塑協會、中國鑄造協會上海裝飾協會會員單位,全國雕塑產品公證十佳推薦品牌,長期致力于城市、景觀、園林、佛教、工藝品雕塑的創作、探索從構思創意到作品完成,富于表現力和創造力地為空間環境設計出文化氛圍濃厚的作品,并精心制造雕琢最終將藝術成品呈現在環境中。至今,已在國內完成了千余尊雕塑作品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