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唐代墓陵出土了一組精美的漢白玉石雕,質地細密精良,渾然天成,獸形石雕神姿昂然,形象傳神,頗為難得。石獅為一大二小,大的通高5.5厘米,長9厘米。呈甸甸狀,昂首張望,兩眼如炬,正視前方。兩個小的通高4厘米,長5厘米。呈蜷伏狀:頭向一左一右,相對而視。石狗一對,大小相等,形制相同。通高5.5厘米,長g厘米。呈歇息狀,憨態可掬。石筆架一對,米黃色,大小相等,形制相同。通高5.5厘米,長13厘米。
上端呈據齒形,便于架筆之用;下端呈臺階式底座,底座中心有鏤空花穿裝飾漢白玉石亦稱白大理石,其質地堅硬致密,光澤圓潤溫純,華麗如玉。宜于精雕細刻。以上這幾件漢白玉石雕均系圓雕技法。工藝精巧細膩,線條簡潔,紋理流暢,而且比例準確和諧,形象生動傳神,給人以極強的美感。特別是石獅、石狗的雕刻工藝:更是精湛無比,形象通真,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絕。
中國石雕藝術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并存著寫實與裝飾風格的雕塑。如內蒙古赤峰地區新石器遺址出十的石雕女性人像,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石雕人頭,嗣后的四川金沙遺址也出土了大且的人物和動物石雕自商周以來,由于盛行厚葬,用玉、石雕刻人物、動物隨葬的習俗就已形成。奏漢以降,石雕藝術更是蔚為大觀,如陜西興平縣西漢大司馬驟騎將軍霍去病墓石刻,是中國現存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藝術珍品。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等,這些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石雕藝術寶藏。延續至唐、宋、元、明、清諸代,石雕藝術均有所發展和提高。
安徽望江縣唐代墓葬出土的這組漢白玉石雕隨葬品,充分反映出唐代石雕工藝已達到了空前的發展水平,也為研究中國古代墓葬習俗以及石雕藝術發展歷程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