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區。因自然條件不同,在新疆和甘肅形成了以壁畫和彩塑造像為主的石窟寺藝術;在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區形成了以石刻造像為主的石窟寺藝術.古代佛教雕塑藝術的一個類別。石窟寺是佛教徒在臨河畔的山崖上開鑿的佛教寺廟,用于傳經布道、弘揚佛教教義的道場。
由于佛教徒在同一個山崖上開鑿了許多石窟,故又有“千佛洞”之稱魏晉面北朝時期修建的石窟寺,主要受印度佛像雕塑的影響,在窟型和造像題材上又直接受印度阿旃陀石窟的影響石窟洞窟可分三類:一是僧房,一般無雕塑;二是禪窟,有的有寺院佛像、壁畫;三是供禮拜和舉行其他宗教活動的洞窟,數量最多。石窟內按照佛教儀軌進行造像,造像的種類有石雕、泥塑、石胎泥塑等。
內容依佛典要求,早期多單身佛像,北魏時增加二脅侍菩薩,其后數量增多,至隋唐時形成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供養菩薩、二護法天王、二力士的群雕,還有表現佛本生故事、佛因緣故事、佛經變故事的大型壁畫和裝飾浮雕佛傳故事、本生故事、天龍八部及供養人像等以上就是唐縣中源銅雕工藝品廠為你介紹的石窟寺造像,歡迎廣大銅雕愛好者前來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