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傳統的藝術寶庫里,麒麟是我國歷代人們喜聞樂見的裝飾形象。這個瑰麗多姿、儀態萬方的神靈瑞獸,不但集中了自然界各種動物美的大成,而且表現了超出自然本色的理想化的形式美,給人以吉祥的祝福和美的享受。麒麟,不僅是祥瑞的象征,麒麟文化還反映出中華民族的大融合,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象征。石雕麒麟,也有人把石雕天鹿、或天祿石雕、雕塑獨角獸、石雕飛廉都是石雕麒麟有關系的。
麒麟為四靈之首,后由于封建皇帝對龍鳳的褒揚,麒麟被排擠到民間成為民間祥瑞的獨特代表。盼麒麟送子,就是中國古代的生育崇拜之一。我國古代以麒麟為龍子。盼望生得麒麟兒。麟兒就是民間的祥瑞與美好期望。相傳飛廉是介于龍和鳳之間的理想之物,飛馳天空的天馬、雙角的天祿,獨角的石雕麒麟、無角的石雕辟邪,都由石雕飛廉變化而成。所以漢代的石雕天祿有雙翼,其狀如虎、一如獅、如馬、如鹿。
封建時代文武官員有嚴格的等級,稱九品制,武官各品級均以一種獸為標志,從一至六品分別是麒麟、獅、豹、虎、熊、彪,七、八品均為犀,九品為海馬由于麒麟為仁德、嘉瑞、吉祥又有武德之祈物,所以明清武官服飾,麒麟為一品官服補子的圖案標識,寓意天下平一,則麒麟至也。
麒麟在石雕牌坊、石雕牌樓圖案設計上經常用到,他代表了祥瑞,在民間,人們崇拜石雕麒麟雕塑,往往稱贊女子討得好丈夫生得好兒子,子為鳳夫麟子,因此,石雕麒麟也成為祝賀他人能生養有賢才的子嗣之送子神靈,稱麒麟送子,這就是石雕送子麒麟的來歷,為求子孫賢達;在居家廳堂大門上描繪、張掛麒麟口銜寶劍圖以寓辟邪納吉由于麒麟不踐生折草,故描繪石雕麒麟形象,一般不配畫其它生靈植物,繪祥云以喻吉祥;或因其成五行之精,故腿前輔以火焰以顯示其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