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甲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而獨特。為此,該鎮把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和利用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組織專門人員對流傳于境內的文化資源進行專項調查,共收集非物質文化遺產51項,其中卸甲肩擔木偶戲列入江蘇省第三批非遺保護名錄;送親奶奶習俗、卸甲肩擔木偶戲、卸甲農謠等列入揚州市首批非遺保護名錄。
周邶墩遺址經過挖掘開發,已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其出土的石器、陶罐與龍虬莊遺址一起,一下子把江淮文明的起源推前了兩千多年卸甲革命烈士紀念碑、卸甲村清代貞節牌坊、陳莊清代古民居等列為文物控制點。卸甲因此成為全省為數不多的獲得“雙省保”的鄉鎮。
打造文化傳承載體鎮級民俗館獨具一格年,該鎮投入100多萬元,新建了一座450平方米的民俗館,展館為回廊式、四合院的古典建筑,內設四個展區,東為“農耕文化”展區,展出了數百件明清以來群眾使用過的生活用品和生產用具;南為“非遺”展區,展出了近二十項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西為民間收藏展區,展出了收藏奇人陳玉才多年來個人收藏的近千件藏品;北為文物展區,展出了周邶墩遺址出土的二十多件珍貴文物一座展館,濃縮、再現了卸甲四千年的民風民情。營造精神樂園文化廣場獨具匠心去年,該鎮建設文化健身廣場的力度超乎尋常,先后建成了龍奔社區“鼎漢文化健身廣場”,卸甲社區康華苑健身廣場,一平、金家等八個村級文化廣場。目前即將竣工的“卸甲文化廣場”,氣勢非凡,內涵豐富。廣場規劃建設面積3萬平方米。一期占地總面積2萬平方米,建成面積1.4萬平方米,總投入700萬元。
廣場以卸甲為元素,以展示卸甲悠久歷史和現代文明為主題,記載卸甲四千多年的文明史融園林藝術、雕塑藝術、建筑藝術、傳統藝術等多種文化元素為一體。廣場以中心線為中軸,中為千秋鼎廣場,東側為民俗風情園,西側為居民健身休閑園,共同形成完整的建筑群。有象征卸甲“鼎盛千秋”的大型銅雕千秋鼎,有長32米、高4米,總面積近150平方米的“古今卸甲,輝映華夏”的大型主雕,有象征“和諧卸甲”的十二生肖銅雕,有唐代名將薛仁貴及金戈銅馬雕塑,有古樸典雅的民俗館,有展現卸甲名人風采的“卸甲名人堂”。
文化活動好戲連臺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近日該鎮組織編排了年度黨員干部冬訓專場文藝演出,寓教于樂,深受黨員干部好評組織開展了元宵有獎猜謎暨民間藝術踩街表演,數百人參與。邀請了上海、蘇南、蘇北100余名郵韻戲劇協會票友到我鎮舉辦“揚劇票友唱響新卸甲”專場演唱會。成功舉辦了傳統品牌項目“鄉村之聲”歌詠大賽,觀眾千余名,場面異常熱烈。配合宣傳小康知識,組織鎮內8名書法愛好者到社區開展贈送春聯活動。
為充分發揮農家書屋的作用,提高圖書利用率,實現由物質幫扶到文化幫扶的轉變,該鎮在去年開展的“借閱學、輪流學、結對學和培訓學”活動的基礎上,將此活動向縱深發展,大張旗鼓地開展了“文化幫扶,結對幫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