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古代石雕牌坊主要有徽州牌坊群、四川隆昌石雕牌坊群等,主持牌坊修建的達官顯宦、社會名流多有留名。建坊往往要請達官貴人、顯赫名流題寫對聯、銘文。由于刻入石頭即可不朽,所以從一品頂戴,到鄉間小儒,都樂意將自己的名字寫上牌坊。如四川達縣石橋鎮列寧街徐李氏牌坊請“當朝宰輔、頭品頂戴樓”撰文,就顯得十分風光。由于石雕牌坊上可供寫字的地方不多,有時不可能都寫上,還會發生爭執。
俗傳敘永縣大石鄉牌坊村“無字牌坊”,就是因為爭著要在石雕牌坊上留名的人太多,背景太復雜,無法協調,最終牌坊上一字不刻,所以當地人稱之為“無字牌坊”???那些為石雕牌坊真正付出智慧的石匠、雕匠、成墨匠、堪輿者、經修首事、監修等,在石雕牌坊銘文中卻記載較少,現在僅見于四川屏山縣鴨池鄉黃陳氏牌坊,舒承提百歲坊、南大街郭玉巒功德坊,四川合江縣鳳鳴鄉石牌坊等少數幾座牌坊留有工匠的名字。???修建牌坊的過程,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且需要很多的錢,政府只是援例撥給一部分費用,大量的費用是由宗族、家庭來出資。
關于資金從何而來,石材從何而來,費時多久,有何儀式等等,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所以修建石牌坊也是一種榮耀??仁壽中華鄉雙節孝牌坊位于仁壽縣城東南40千米的禾加區雙堡鄉石牌坊村3組②,位于東經104度12分,北緯30度14分,海拔高度450米。兩石雕牌坊皆南北向,相距44.5米,依其地勢上下對列,下坊為一號坊,建于清光緒七年③;上坊為二號坊,建于光緒八年④,均系徐氏牌坊。兩坊采用青砂石質,仿木結構,其建造風格鐫刻工藝,基本一致,似乎同出一師之手。
見下圖三重檐,歇山式頂四柱、三開間,底層柱間筑雀替,每柱前后均設鎮門獸,或石雕獅子或大象雕刻,每獸有馴士或騎坐坊上層板鰲作脊,藻角臨空,空鼎壓座。兩坊南北兩面飾以樓雕或深浮雕戲文和民間故事及花鳥蟲獸共256幅。其中有人物形象798身,鳥、獸等動物334只,石雕牌坊大梁均刻歷史故事兩則,場面寬闊,人物眾多,造形生動;工藝精湛,栩栩如生。大梁之上顯赫部位,尤以南雕九龍繞“圣旨”,北刻七龍盤“族表”,優美典雅,兩坊現保存完好。
???一號石雕牌坊高11.47米,寬7.16米,進深3.4米,用各形石料109塊壘砌而成,大者2立方米有余,小者不足0.04立方米每塊石料均精雕細琢,共雕90幅戲文和民間故事造像,盈聯四對,序文兩則,八只獅、象鎮門,顯得十分威嚴,肅穆。???二號石雕牌坊高12.53米,面闊三間10.33米,進深3.3米,用102塊石料構成。與一號牌坊相比,由于在兩檐柱側加筑3雄獅撲臥抱鼓,顯得勢不可當,又加高了八只鎮門獸的座礎,使其氣勢更加磅薄。???雙石牌坊,至今已一百余年,雖久經滄桑,仍不傾不斜,無一裂痕,安然屹立,實為罕見。
除了地理條件優越之外,其建筑安裝工藝之精已見一斑其雕刻技藝,與石刻藝術成熟和興盛的唐宋時期相比,并不遜色;與縣境同時期的造像及石刻相比,技藝尤精,更為佳作,看來非本地工匠所為,據考察當時修建石雕牌坊水平最高的是山東濟寧嘉祥縣的石雕工匠。整座石牌坊無一素面,石料亦未露一鉆痕,堪稱片石足珍。男女老幼行至石牌坊下,無不留戀忘返。其建筑之精,繪畫之細,石刻之美,書法之剛勁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