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是中國傳統(tǒng)的雕刻工藝,在民間承傳千年,愈發(fā)見得雕刻工藝的精湛,從保留的眾多石雕作品中,也讓我們見證了更多傳統(tǒng)工藝的巧奪天工,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智慧。
民間石雕,多半會選擇具有吉祥寓意的形象為主,從雕刻擺放來看,大象是比較常見的,也深得民眾的喜歡,那么到底石雕大象有著什么樣的寓意?大象鼻子的朝向不同,寓意也一樣嗎,又有什么樣的故事和作用呢?石雕大象適合擺放在辦公室內(nèi),辦公室大門口、工廠門口、園林、家庭等場所,擺放大象可以使加入平安如意,到處充滿祥和之氣,大象還是佛教護法神獸,大象的鼻子善于吸水,神獸大象就善于吸財,鼻子向上是天空、向下是大地,鼻子向上或者下向下代表吸收天地之靈氣,氣運,以及財運吉祥大象文化大象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是有著不解之緣的,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由于“象”和“祥”諧音,故而在大象身上賦予了很多吉祥的寓意。
關(guān)于大象的記載,中國的典籍《尚書堯典》有擠在一個傳說,寫道舜是最早馴服大象的人,也就是“舜象傳說”,這個典故在《孟子》以及《史記》中都有更為詳細的記載,不過在這個記載中,“象”成為了舜同父異母的弟弟,象母子多次謀殺舜不成,反而被舜感化,成為了后來流傳的“虞舜服象”的典故但從現(xiàn)在我們的多方資料來看,其實大象真正的形象記載應該是在商,比如《呂氏春秋古樂篇》中記載:“商人服象,為虐于東夷,周公乃以師逐之,至于江南。”可見,那個時候,商朝已經(jīng)開始用大象來作戰(zhàn),自然也就有可能用大象耕種,“象”這個字也是從商代的甲骨文演變,最早畫的就是人牽著大象的模樣。在中國文化用語中,不少是和大象有關(guān),比如古語中有言:“太平有象。
”而大象之所以深得民間的喜愛,其實與后來佛教傳入中國有關(guān),大約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佛教從印度傳入到中國,對中國民眾思想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佛教中的一位普賢菩薩,坐騎就是六牙白象,根據(jù)佛經(jīng)中的記載:“普賢之學得于行,行之謹審靜重莫若象,故好象”由此可見,普賢菩薩與白象,都是功德圓滿的象征,能夠恩澤終生,承擔救世度人的責任,隨著佛教文化在中國的流傳和發(fā)展,人們對大象的喜愛也是逐漸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