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舊石器時代晚期,原始的骨雕佩飾藝術已經出現。玉石和木雕藝術尚處于萌芽時期。新石器時代其他的雕塑品種相繼產生。有的達到了一定的藝術水平。圓雕、浮雕、透勝和線雕等各種技法趨于成熟,藝術浮雕也在發生著改變。我們可以視這時期為中國雕塑藝術的形成期和初步大發展的時期,藝術浮雕的浮現。陶塑和玉石勝刻的人面、人頭、人物以及動物像,都有著共同的時代特征。造型呆板,往往僅初具輪廓。
形體普退較小,表現手法粗獷簡單,隨愈性很強,用錐樓手法表現面部的五官,而且多是單件出土,不存在一定的群體組合關系遠古居民在勞動過程中,直接從自然界得到啟發。根據生產的需要,進行原始的加工和修整,因此多留有自然的、原始的形狀,屬于客觀再現的直接表現形式的藝術。但從質樸傳神的原始人物造型上。又看到了史前人們具有的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雕塑人面像、人頭像和動物頭像多是實用器皿的雕飾附件,器皿的實用性能也就決定了它們的藝術性是存附于實用性之中。玉、石雕刻人面或人頭像多有可供穿系的孔。
可能是佩帶在身上,作為避邪的靈物,也有或作為巫術活動的藝術品,但它們所具有的玩賞性質的功能也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