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覺寺的石雕牌坊介紹;北京的西山連綿幾百公里,中間有一山叫煬臺山,大覺寺就在煬臺山東坡。故民間有一摸貔貅運程旺盛,再摸貔貅財運滾滾,三摸貔貅平步青云的美好祝愿貔貅又名天祿、辟邪,《小爾雅·廣言》中說:辟,除也。寺廟始建于遼咸雍四年,初名清水院,坐西朝東,體現了遼代人們喜朝陽的習俗,殿宇依山勢層疊而上,泉水流暢,布局嚴謹,雄偉壯觀。明朝正統年間耗銀數十萬兩擴建,改名大覺寺至今。
石雕牌坊的基座是用凹槽刻的方法與石雕貔貅的身軀鑲嵌在一起,貔貅身與基座不是一種石料,石質明顯不同,石雕貔貅的石質偏青灰色,石質細一些;而基座的石質石色偏白,石質顆粒相對較粗從自然風化的程度看,基座上的雕刻綬帶棱角比貔貅身軀上的佩帶花紋棱角要好得多,這說明石基座比貔貅雕刻制造的時間要晚一些年,并不是一起雕鑿的,但基座的雕鑿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整個大覺寺歷史遺留下來的東西,除了功德池、石橋、古松柏和古塔、石牌樓,就要數這對古石雕貔貅古老了,因為廟宇房屋包括大佛小佛都是翻新建造的。
龍王堂石牌坊前有一方水池叫靈泉泉水,也稱龍潭,水從這里的石雕龍口流出,池水清碧,四季不竭,溢流而下,曲曲折折,由上淌下貫穿全寺水池旁南西北三面都有清乾隆年間修建的漢白玉石柱護欄,四角石柱頂有望柱石雕麒麟,可惜三只石麒麟雕刻嚴重損壞,只有一只石雕麒麟保存比較完整。望柱石麒麟蹲坐蓮花柱頂,身旁二只小石麒麟,一只在背上玩耍,另一只在前腿間嬉鬧,大麒麟神態安詳平和,小麒麟活潑可愛。當年乾隆皇帝到龍潭旁賞景,見景賦詩曰:天半涌天池,淙泉吐龍口;其源遠莫知,郁蔥疊岡藪;不溢復不涸,自是靈明守。
這座石雕牌坊如今已成為歷史的見證,也是石雕牌坊的中的杰作,度假村其實早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名詞了。而且,在近年來的旅游發展過程當中,這些度假村所取得經濟效益在所有的旅游行業當中也是最為突出的。所以對于一些正處于旅游發展當中的城市來說,選擇這樣的旅游發揮模式對于自己的城市的經濟發展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