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銅佛像時,本身需要注意的事項是比較多的,而在鑒定古代銅佛像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更多了。那為什么歷代還有那么多的佛像產(chǎn)生和流傳呢?中源銅雕工藝品廠認為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回答:一方面佛像雖是由金屬木石等材料,由人工制作而成的,毀之既無,沒有不變的主體。在鑒定時,可以安裝一定的步驟來進行。首先,所謂標識和坐騎、佛像的手印、坐姿都是有定規(guī)的,只要仔細觀察和對照,就可正確地為一件造像定名,分清是佛還是菩薩,究竟是哪尊佛哪尊菩薩。正確的定名是正確鑒定的前提。再者,佛像的面相與體型,是鑒定佛像的關鍵。
它包括面部的五官、身材的比例、肌肉的表現(xiàn)、整體的風格等等,哪怕同一朝代的不同時期,也有很大的差異比如清代康熙、乾隆時期和嘉慶、道光時期的造像,就有著一定的差別。其后,所謂細部與裝飾,可以說是佛像鑒定時非常實用的小竅門。如明代蓮花座與清代蓮花座上的蓮瓣裝飾,明代蓮瓣精細而長,且瓣與瓣中有小型三角裝飾,而清代蓮瓣則顯得粗壯,瓣與瓣間也無裝飾。因此,明清金銅佛像看蓮瓣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最后是注意銘文和題記。銘文與題記是造像本身提供給我們的文字鑒定內(nèi)容。一般說佛像上的題記從佛像一出現(xiàn)就有了。
明代有大明永樂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款,清代則為大清乾隆年制款,這兩個朝代只有這3個款識較多,其他年號一般不刻款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