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石雕雕刻的佛像中最有中國特色的,除了女性的石雕觀音,就是男性的石雕羅漢。羅漢即阿羅漢,是小乘教中修行的最高境界,功行圓滿即得阿羅漢果。修阿羅漢果必須出家,否則就會有生命的危險。出家為僧就必須剃發,故凡稱羅漢者,盡為光頭。阿羅漢修行只為自身解脫,倘若人人修成阿羅漢,世間便無人傳揚佛法。大乘佛教興起后,在其救世思想的影響下,出現了不入涅槃、留世護法的四大羅漢。
西晉竺法護所譯的《佛說彌勒下生經》中說:“然今如來有四大聲聞,堪任游化,智慧無盡,眾德具足云何為四?所謂大迦葉比丘、軍屠缽嘆比丘、賓頭盧比丘、羅云比丘。汝等四大聲聞要不般涅槃。須吾法沒盡,然后乃當般涅槃。”釋尊留四大羅漢住世弘法,分布各方,但每方僅有一個護法羅漢。隨著羅漢信仰的發展,佛經中又出現了十六羅漢,即四方每方有護法阿羅漢一團,每團四人,共十六羅漢。此十六羅漢依大唐三藏法師玄奘所譯的《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所言,也是受了佛的付囑,不入涅槃,常住世間,受世人供養而為眾生作福田。
羅漢進入中國后,其生平、名稱、數量就有若干說法,這種不確定性,正好為藝術想象力的馳騁提供了可能羅漢一進人中國,就穿漢式僧衣,這又將他們與中國普通人的生活連在一起。石雕雕塑的羅漢之風一開,就不可收拾,從十六羅漢到十八羅漢,再到五百羅漢。因羅漢眾多,已無法將他們置于佛的身邊,只好專為他們辟一廳堂,羅漢堂這一中國土生土長的形式就出現了。羅漢堂是男人的世界,這么多男子漢聚在一起,自然熱鬧非凡。而這五百羅漢的命名,本無嚴格規定,可根據情況進行改換。這種隨意性更為藝術創造大開了方便之門。
今天存世的羅漢,藝術成就較高的,有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看經洞中二十五羅漢、浙江杭州煙霞洞十八羅漢、江蘇吳縣保圣寺十八羅漢和蘇州紫金庵十六羅漢、山東長清縣靈巖寺四十羅漢、山西平遙雙林寺羅漢、云南昆明筇竹寺五百羅漢等這些石雕羅漢比例合度,表情細膩,容貌各異,衣褶表現流轉自如,都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性。在各代羅漢的雕刻中,可以看出這么一個趨勢:年代較早的除了有些詭形殊狀表示從域外而來外,一般還是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越到后來,羅漢越普通人化;到最后,羅漢堂內成了各種民俗思想的集中處,石雕羅漢們表現出世俗百態而顯得生動活潑。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石雕牌坊石牌樓制作第一石雕廠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