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表起源很早。早在堯舜時代,帝王就習慣在各交通要道、十字路口設置一些木柱。既有道路標志的意思,又有為過路行人留言的意思。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并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石雕是指用各種可雕、可刻的石頭,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借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
石雕華表就是指用天青墨玉、霞玉、緬甸玉、漢白玉、墨玉、砂巖、大理石、花崗石、雪花白等石材玉料雕刻而成的華表華表在很早以前就有,是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國一種傳統的建筑形式。在后來的發展中華表逐漸成為橋頭和墓地等設置的小型裝飾建筑品。它立在廣場路邊成為景觀和地標,有吉祥、華貴、誠信等意。古代的石雕華表不僅表現了當時人民高超的雕刻藝術,還體現了人們的聰明才智。隨著雕刻行業的發展,石雕華表依舊是雕刻者的最愛。其中最著名的石雕華表還要屬北京天安門的。
現在北京除天安門的前后兩面各有一對華表外,在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校園里,以及明十三陵大紅門內側等處,也保留著用漢白玉雕琢的華表華表頂端有一坐獸,似犬非犬,它叫做吼,是一種食肉獸。天安門前面那對華表上的面向南,而天安門后邊那對華表頂上的卻面向北。據說,面朝北的,叫望君出,意思是提醒皇帝不要沉湎于宮廷生活,應該經常出去走走,體察民間疾苦,向南的,叫望君歸,是叫皇帝不要長期在外游逛,忘了國事,應該回宮來處理朝政。因此具有一定的寓意。石雕華表在古代就十分受人們歡迎,現在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