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工藝,就是雕出來。既是雕出米,它必然是有雕鑿痕,但共成功之處,就在于又無雕鑿痕,即要求其妙造自然。清初畫家八大山人在題《奇石圖》中有詩云:精妙的繪畫,就是要做到“渾無斧鑿痕”,所謂”無斧鑿痕”,就是要求所作的藝術品,自自然然,“若環之無端”,使人不知其起止,處處達到天衣無縫的神妙。一位民間老藝人有幾訣云:“青石地上臥,鋼鑿千斤重,當心獅子吼,春頭想到冬”,意即藝術創作要慎重,不容輕意草率。
所以一把“鋼鑿”,其分泵重‘千斤”是故作者必須深思熟慮,要從“眷頭想到冬”,即處處要想得周到,否則,不要說觀眾,就是被你所雕的那只石獅子也要“吼”你一下。八大山人石雕何以使人歡喜,這是由于人們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對藝術的需求也是講究豐富多采的,人們需安竹雕、木雕、骨雕、堆漆雕以至冰雕,也需要泥塑、銅刻、鐵鑄和塑料,玻璃的雕刻品,當然,也需要小型的和大型的石雕。
這是由于石雕藝術為其他質地如木、竹、骨雕所不能代替,也就是說石雕藝術的美的價值是獨有的,是經過千百年來各個階層的群眾所欣賞、所肯定的歷史上優秀的石雕,至今為人們所贊嘆,何況我們新時代的石雕,只要它的內容是健康的,而且又有藝術性,人們都是喜歡的,尤共在我國兩個文明建設日益發達之時,石雕藝術在我國的前景是十分廣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