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白玉是一種白色的大理石,顏色潔白,紋理細膩,鋸切面的部分在陽光照射下給人透明的感覺,這點和玉非常類似,所以被人們稱作漢白玉。漢白玉的紋理結構十分細膩,除了被大量制作成板材進行室內裝飾,自身的石質特點也是非常容易進行雕刻加工的,一般來說,可以用它來雕制成各種我們想要的漢白玉石雕手工藝品。比如漢白玉浮雕,制作完成后安裝在室內做成浮雕墻,看起來清新淡雅,又頗有自然的味道。
除此之后,各種漢白玉制作的門套、柱體也是建筑工程較為常見的當然,漢白玉石雕像也是雕像系列中的一大代表,人物類的漢白玉石雕是其他材質的雕塑所無法比擬的。純白的漢白玉石雕像置放在室外,潔白的光感在很遠的地方就能給我們視覺上的沖擊力,這才是漢白玉石雕獨有的特點。漢白玉雕刻是在傳統石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雕塑種類,現在市場上以玻璃鋼為材料的雕塑藝術品很常見,就是使用天然漢白玉石材進行人工或機器雕琢、雕刻后完成的工藝成品。
漢白玉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它是一種化合物,化學式是基本上它并不溶于水。它可存在于以下形態:霰石、方解石、白堊、石灰巖、大理石、石灰華。可于巖石內找到。動物背殼和蝸牛殼的主要成份。同時,它還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漢白玉質地堅硬潔白,石體中泛出淡淡的水印,俗稱汗線,故而得名漢白玉。漢白玉是潔白無瑕,而且質地堅實而又細膩,非常的容易雕刻,在現代很多的石雕廠都是用漢白玉雕刻。
我們在所有的石雕產品中我們要怎么去辨別漢白玉的石雕場頻呢,用簡單的方法判斷,就是利用漢白玉這三個字的字訣判斷,“漢”、“白”、“玉”這三個字“玉”字說出了漢白玉的特性,其實漢白玉并不是玉,而是大理石的一種,之所以以玉命名,是因為它瑩潤有光澤,薄的地方都能透過光。“白”字指的是它的白要夠耀眼,夠閃亮,對著陽光一轉,能達到滿眼金星的效果。而最重要的是這個“漢”字。但這個“漢”竟然是個錯別字。漢白玉的“漢”,原本應該是出汗的“汗”。“汗”字代表了漢白玉最鮮為人知的一個特征:真正的漢白玉,并不是潔白無瑕的,而是隱含著淺淺的紋路,就像是出汗的印記一樣。
漢白玉雖質地較為堅硬,但卻脆弱易碎,所以漢白玉的雕刻,有一個學名叫“棒槌形”市場上不少商家做出的漢白玉雕像用的都是石粉壓制而成的材料,或者是用偏軟的石頭雕成的,冒充漢白玉。這類材質的石料沒有了漢白玉的致命弱點,因此能做出各種復雜的鏤空造型。但就是這些畫蛇添足的把戲,恰恰成了最為明顯的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