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唐石雕菩薩坐像中國國家博物館唐石雕菩薩坐像中國國家博物館唐石雕菩薩坐像中國國家博物館唐石雕菩薩坐像中國國家博物館唐石雕菩薩坐像中國國家博物館唐石雕菩薩坐像中國國家博物館唐石雕菩薩頭像中國國家博物館唐石雕菩薩頭像中國國家博物館唐石雕菩薩頭像中國國家博物館唐石雕菩薩頭像中國國家博物館唐石雕菩薩頭像中國國家博物館6到7世紀彩繪菩薩頭像67世紀新疆焉耆七個星明屋發現高37厘米,寬21厘米菩薩發髻為大波浪紋,頂部梳髻菩薩臉部圓潤、面目清秀,雙耳飾花式耳環。好多人弄不清楚觀世音菩薩的性別,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呢?現在中源銅雕公司經查詢多方面資料考證:觀世音菩薩前身實為男性。中國國家博物館6到7世紀彩繪菩薩頭像67世紀新疆焉耆七個星明屋發現高28厘米,寬13厘米此頭像發髻為大波浪紋,圓臉,眉、眼細長,雙耳飾花式耳環。高28厘米,寬17厘米此頭像發髻為大波浪紋,圓臉,眉、眼細長,雙耳飾花式耳環。高20厘米,寬12厘米菩薩頭束發,發髻正面飾花。面部略顯豐滿,長眉、細眼,高鼻,小口,五官集中于面部中央,面帶微笑。
中國國家博物館6到7世紀彩塑佛立像56世紀新疆焉耆七個星明屋發現高43.5厘米,寬18厘米此尊佛像發髻為大波浪紋,面頰豐頤,曲眉秀目,高鼻、纖口,雙耳長垂身穿通肩大衣,衣紋簡潔流暢,衣質輕薄,有絲綢般質感。佛像身體輪廓清晰,姿態優雅。中國國家博物館唐比丘法律造泥佛像唐高11.5厘米,寬9.8厘米此像正面為三層寶塔和佛、菩薩、天王像,背面題記為“大堂永年五月,至相寺比丘法律為師僧父母造多保佛部供養法界眾生銘記”。
中國國家博物館唐蘇常侍等造泥佛像中國國家博物館唐蘇常侍等造泥佛像中國國家博物館唐蘇常侍等造泥佛像唐高9.5厘米,寬6.5厘米此像為上圓下方形,正面有一佛二菩薩佛像下面有小字:“諸法從緣生,如來說是因,諸法從緣滅,大沙門所說。”背面文字為:“印度佛像,大唐蘇常侍普同等共作。”佛像肩部較寬,衣服緊貼身體,衣褶較少,是印度笈多時期薩爾納特風格的體現。有學者認為,這是依照唐代使臣、高僧從印度帶回的新模本所造。
中國國家博物館唐地藏菩薩泥佛像唐高7厘米,寬5.1厘米地藏菩薩半跏趺坐于高蓮座上,右手托五道光束,五道光束的另一端由上而下分別為帶頭光的天人、雙手擎日月的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即六道中的五道,表現出地藏菩薩將要度盡六道眾生的職能這類造像多見于初唐時期。中國國家博物館唐善業泥佛像唐高14.5厘米,寬10厘米此像正面為一佛二菩薩像,其衣服緊貼身體,僅在衣服邊緣刻畫衣紋。佛像下方是香爐和兩只相向而臥的獅子。背面有題記十二字:“大唐善業泥,壓得真如妙色身。”這類善業泥佛像主要是根據初唐時期玄奘、義凈等高僧赴印度所帶回的佛像模本制作的。有人認為,這類佛像是唐代僧人圓寂后,將骨灰和泥鑄成佛像,藏于塔內,所以稱為善業泥。
還有人認為,這類佛像是作為“善業”而壓制的泥佛像,用其來供養佛塔,可以獲得真理和佛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