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石材工業的快速發展。作為石材/深加工的石雕刻與石制工藝品工業,是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出口/創匯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得到了蓬勃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發展尤為迅速,呈現連年增長的趨勢,其出口/增長率高于其它石材產品。這些年,我國石刻品出口創匯額,基本上是占全國石材產品/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還有上升趨勢,已成為石材產品出口的一個重要方面,石刻制品已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我國石雕、石刻業發展快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福建、河北、北京、山東、廣東、浙江,其次有四川、江蘇、江西、山西、黑龍江、陜西、云南等省、市福建/石刻歷史久遠,主要集中在惠安、南安/、泉州/、晉江、漳州等縣、市?,F今全省每年生產數十萬件石刻制品,大部份供出口,遠銷世界。近年來“三資”企業/迅速發展,引進了一些石刻的先進技術設備。生產的產品有形象逼真的花卉鳥獸、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與石佛像,壯觀的石龍、石獅,精致的石墓碑、石燈籠、石塔、石廟宇及園林石刻等,工藝精湛、聲名遠揚。
目前,不少現代知名建筑物都采用福建石刻工藝制品,如北京十大建筑、毛主席紀念堂、廈門集美解放紀念碑、南昌起義紀念碑、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海南三亞“鹿回頭”、臺灣的廟宇塑雕及五百羅漢、馬來西亞馬六甲的大型鄭和石雕像在新加坡、日本等國也都有福建/石刻產品,尤其是其碑石大量出口日本。福建/全省石刻工藝制品出口/創匯額居我國各省第一位。福建石雕刻以花崗石原料為主,分為圓雕、浮雕、沉雕、影雕、鏤雕等,工藝奇巧,堪稱“中華一絕”。河北、北京以大理石雕刻為主,尤以北京房山和河北曲陽產的漢白玉及四川產的蜀白玉等為主要原料,雕刻手法多樣,技藝精深。
河北石刻集中在曲陽,被譽為“石雕之鄉”,大理石雕刻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歷代石刻名家、名作不少,現有大小石雕刻廠家1000多個,還有一所雕刻學校曲陽石雕出口/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優秀作品譽滿中外。北京石雕為歷代皇家宮庭和御園建造做出過巨大貢獻,至今保存著許多傳世杰作,如故宮中的石雕蟠龍等?,F今,北京房山縣石刻發展很快,所產漢白玉石獅,石佛像和園林藝術石刻深受國內外用戶歡迎。山東省的花崗石雕刻和大理石雕刻都很發達,青島、平度、萊州、泰安、曲陽等市縣是其石雕刻制品的主要集中生產地區,其生產已形成一定規模,并已批量出口石刻制品。
花崗石雕刻以日本式石燈籠、仿石雕塑為主;大理石雕刻以古今人物、仕女造像和動物、園林裝飾小品為主曾子故鄉曲陽縣是中國石雕和漫畫石刻發祥地之一,是我國又一個“石雕之鄉”,已有2000多年歷史,如漢代武氏墓群石刻和漢畫像石刻,武氏祠內一對大型石獅是我國現存石獅中唯一有確切年代記載的藝術珍品。曲陽縣已成為全省重中源刻品出口地區之一,并將進一步擴大發展。
萊州市柞村鎮的石雕加工也有上千年的歷史,近年來制作了許多巨型花崗石雕刻,如為大連老虎灘雕刻的花崗石“群虎”,整座石雕長36m、寬7.6m、高3m,由6只形態各異的老虎石像組成,或仰、或俯、或躍,十分傳神,雕像是由400多塊、重達130余噸的花崗石組成,僅一只虎蹄就有5噸多重,堪稱稀世石雕萊州雕刻的各種菩薩、金剛頭像石雕,高度都在23m以上,形神俱佳,有些巨型石雕作品已銷往東南亞和臺灣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