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望山,位于江蘇連云港市海州古城城東。如果都按標準像去雕,還叫什么創(chuàng)作,還怎么體現(xiàn)藝術(shù)風格?事實上,作者塑這尊孔子像也并非完全按自己想像,他一直潛心研究孔子像雕塑藝術(shù)多年,先后創(chuàng)作了20多個不同樣式的孔子,揣摩比較古書中孔子的形象描寫,還曾專門找到孔子嫡傳后代的照片。國家4A級景區(qū),以豐富的人文景觀而著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望山,傳說孔子曾登此山而望東海,而成為中國文化史冊上的千年奇山。山上有被譽為“中華第一象”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漢代獸雕圓雕石象,有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摩崖佛像石刻,有初建于東漢時期古寺龍洞庵。全山風光秀美,古跡遍地,是連云港市著名的風景旅游區(qū)。世界很大,風景很美,人生卻短。
快讓我們背起行囊,一起游覽這美麗名山吧入的山門,便能感受到山中濃濃的文化氛圍,路邊靜謐的古色古香的小院,讓那些紅塵中,無處安放的心事,和無法忘懷的過往,飄進一泓碧水,在一縷清風中放逐,感受著歲月的靜好!爬行不久,便能望見一座古寺,這便是有名的龍洞庵。龍洞庵距今已有1400余年,是連云港市最古老的廟宇之一。此庵最早建于東漢,唐代重建成龍興寺,明隆慶以后明代重建時,因旁有龍洞,故改名龍洞庵。
寺內(nèi)殿前有兩株千年古樹,東邊是一株近千年琉蘇樹,每年初,花期時節(jié),芳香四溢,十分壯觀!緊挨著古寺,就是“龍洞庵石刻群”,該處山石上,鐫滿名人題刻現(xiàn)存宋、金、元、明、清諸代題刻24方,隸、篆、草、行,風格迥異,大字數(shù)尺,小字寸余,琳瑯滿目。這些石刻,不僅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而且是研究古代歷史的重要資料。千百年過去了,滄海桑田,風云變幻,字依舊,人已去。一個轉(zhuǎn)身,光陰就成了故事,一次回眸,歲月便成了風景。山路崎嶇,怪石嶙峋,偶有鳥兒鳴叫,愈發(fā)顯得清凈。攬清風入懷,嗅花草芬芳,不是人生快事嗎!從龍洞西行,在林木掩映的山坡邊,遠遠的看到一座碩大的圓雕石象。
此石象便是被譽為“神州第一象”的石象,石像耳闊體肥,四肢健壯,長鼻巨牙、卷尾粗足,形態(tài)雄奇,豐滿肥碩背上遍刻陰線鱗紋。石象氣勢雄偉,造型精美。是我國珍貴的石刻藝術(shù)珍品,此座象雕也是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漢代獸雕!距離石象不遠處,便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地,孔望山摩崖造像處了。造像群像有三種:浮雕造像、小龕內(nèi)的線刻畫像和附屬于浮雕造像的臺座和燈碗。浮雕造像共有89尊,其中道教的漢裝人物像4尊,分別為老子及其供養(yǎng)人、關(guān)令尹喜和黃帝。
屬佛教人物造像共85尊,主要為佛經(jīng)變故事,核心是位于造像中央偏下部的“涅盤圖”,共由46尊人物圖像組成,中心人物是高浮雕的釋迦牟尼仰身臥像經(jīng)鑒定,摩崖畫像比敦煌莫高窟壁畫早200多年,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佛像石刻。對于研究我國的佛教史、美術(shù)史和中外關(guān)系史都具有重要意義。在孔望山的東主峰頂,有兩處東漢至魏晉的道教遺存。一處為“石承露盤”,另一處為“杯盤刻石”,“承露盤”用以收集和餐飲仙露,是當時方士和道教常用的求仙之術(shù),而“杯盤刻石”也是當時人們普遍祭祀道教崇敬人物的祭器。
這兩處重要的石刻遺跡位于孔望山主峰頂上,高高在上,極目遠眺,一覽無余,給人飄然出世之感,實為理想的飲仙露美酒、求仙拜仙和修煉成仙的絕佳場所山的最高處,有孔子及其弟子雕像,流年的筆,時光的墨,曾經(jīng)眼前的茫茫大海已退去,卻將遇見和故事嵌進厚重的大山中,花期落夢,源源流傳,在時光的歲月里,綻放如初的曾經(jīng)。美麗的孔望山,總會帶給你許多的期待和美好!把灑脫還給自己,做想做的事情,去想去的遠方。如果你也想了解此山中的故事和歷史,不妨來此一游吧!連云港市區(qū)可乘坐5路和122路公交車直達孔望山風景區(qū),成人票36元/張,老人,學生,兒童票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