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原名獬豸,也稱解廌或解豸,是古代傳說中的異獸。除了相關的古籍如《后漢書》、《論衡》、《五雜組》等記述之外,考古發現,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則出現在東漢之后。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石雕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后吃掉。當人們發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粟。
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著獬豸裁決,均準確無誤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公正執法者的化身。獬豸與法有不解之緣。古體的“法”字寫作“灋”,而“廌”即為獬豸,“扇法”二字合為一體,取其公正不阿之意;之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顯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時代以神判法的遺跡。進入近現代,仍將其視為法律與公正的標志。獬豸神獸進行審判的傳說長期盛行,卻不曾有人親眼見過獬豸。
大多數資料顯示的獨角獸是沒有翅膀的,但它究竟為何物,長什么樣,引出人們諸多想象,有人認為它像鹿,有人稱它似牛,更多的說法還是像羊但有意思的是,甄彥蒼在進行這個作品構思的時候,他給自己的獨角獸加上了一對翅膀,賦予了其飛翔的本領和能力。對此,甄彥蒼說:“現在是現代社會了,獨角獸也應該與古代的不一樣,加上一對翅膀后,它的本領就更強大了。
”甄彥蒼對于當代轉型社會的種種問題,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他認為除了要在文化道德上大聲呼吁公正、正義的復歸外,法拿更應該承擔起維護社會正義和司法公正的責任,因此怍者將中國古代象征判罰公正嚴明的神獸獬豸搬出來進行創作由于黑色具有威嚴和公正的象征意義,所以甄彥蒼又特意在選材上采用墨玉。石雕獨角獸的造型設計為蹲形,只見它兩只前腳完全撐開,高高地直踏地面,后腳和尾部伏在地上,高揚著碩大的頭部,幾乎占去其整個身軀的三分之一。頭上和脊背部濃密的黑色毛發向后舒展,濃密的眉毛,怒目圓睜,張著巨型大嘴,伸出大舌頭,露出四顆鋒利的獠牙,脖子下正中掛著一個法鈴鐺。
頭頂上的開叉的獨角呈微曲狀挺立,加上背上展開的一對翅膀,動感十足,活態盡顯甄彥蒼將雕刻的獨角獸放置在法院大門正中,其寓意是很明顯的。這是民間藝人以自己的雕塑工藝作品,表達出對司法公正的強烈訴求,同時對于法院、法官以及打官司的各色人等來說,每天進出法院必須經過獨角獸這個主持社會正義和司法公正的神獸,也是對法律的一種監督象征。石雕獨角獸雕塑的造型威武莊嚴,特別是其頭上的那只威風凜凜的角,好像隨時準備對付那些貪贓枉法之徒,這只角無疑使其更具一種強大的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