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言之,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實在體積的各種藝術形象,總稱為雕塑。它與建筑、繪畫、工藝美術并稱為造型藝術。雕塑一般分圓雕和浮雕兩種。按其尺寸、形制又分為大型雕塑、小型雕塑兩大類;按其不同功能則可分為宗教雕塑、陵墓雕塑、紀念碑雕塑、裝飾性雕塑、園林雕塑、噴泉雕塑、民間雕塑、架上雕塑等;按其制作材料有泥、木、石、磚、銅、陶、牙、瓷、玉、骨、漆、竹以及其他金屬、化工材料雕塑等。
雕塑不論采用哪種材料制作,都有它的造型規律,也有它的局限性雕塑是一種可觸的空間造型藝術,雕塑的形象本身不存在透視關系,圓雕可以從四面八方去欣賞。因視點、放置地點和光線的不同,以及采用的材料不同,雕塑能使人們產生各種不同的感受。:雕塑幾乎和人類本身同樣古老。人類成為高級動物的重要標志便是制造工具,而更為重要的便是創造形象。實際上在石器年代的石頭工具已是一種雕塑形式,而當人類知道可以把思想和愿望用固體的實物來表現時,也就導致了從磨制石斧到雕塑石像的一大進步。
世界上被發現最早的雕塑之一,至少已有二萬五千年歷史的“維侖多夫的維納斯”像,是用石灰石雕成的在我國古代大型石窟,摩崖、陵墓雕刻與建筑雕刻,絕大多數是石材雕刻。如秦代的石鯨魚、現存的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等雕刻材料為大理石、花崗石、青石、砂巖石等。因中國石材蘊藏量極為豐富,且能長期保存,故石雕已成為大型紀念碑、城市雕塑、園林雕塑、裝飾性雕刻的主要藝術品種。
雕刻學習:1.如何選料2.開料方法3.石雕工具4.點線機的應用5.石雕的工藝過程6.石雕粘接材料7.石料刻字8.石雕像著色一、選料:選好石料是把石雕作品刻好的不可勿視的重要環節石質的軟硬、石層的疏密、石質內有否雜質,會直接影響作品的成敗。在選擇的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藝。根據作品的規格大小,作品的風格造型、作品的置放地點環境,采用不同產地的不同顏色、不同質地的石料來進行藝術加工、雕刻。公元9世紀,卡拉拉成為意大利主要的大理石開采地。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曾親自到卡拉拉選采大理石雕刻他的作品。現在卡拉拉的一所美術學校開辦大理石開采學習班,專門學習開采大理石的技術。
雕刻經驗豐實的雕塑家或老藝人一般憑實踐經驗鑒定石料的質量“看”:觀察巖石被砸開的橫斷面,如顏色一致、均勻、質地堅密、細致、屬于好料。反之,顏色不勻,有雜色,能見明顯層次,橫斷面是鋸齒形狀。是石質差。總之,以無裂縫,污點及紅白線等缺點良材為合格。另外,為觀察石料是否合乎上述要求,可用水澆潑在所看的部位上,這樣更易鑒別石料的劣。“聽”:用鐵錘輕輕敲擊石塊,如發出當當清脆之聲的,石質好;如發聲暗啞,即證明有隱線,石質便差。
但冬季選料時,注意裂隙內有結冰,就不能單憑敲打聽聲音,必須依靠“看”進行仔細檢查,才能鑒定石質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