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按形態可分為圓雕、浮雕和透雕三種。1、圓雕:和被表現對象相似的、占有空間的實體構成的雕塑個體或群體,它是在各個可視點都能感到其存在的可視實體。圓雕一般不帶背景,它主要通過自身的形象和與之相協調的環境,構成統一的藝術效果,通過集中、簡練、概括地表達主題思想打動觀眾。
圓雕一般放置在可供四面觀賞的環境中,也有出于宗教等原因和環境本身的限制,只允許或要求有一個或幾個觀賞面的,如石窟藝術和廟宇中的佛像和壁龕等建筑雕塑中的圓雕如:《思想者》、《盧舍娜大佛》。2、浮雕:只有一個面向的雕塑形式,通常是指有一塊底板為依托的,占有一定空間的被壓縮的實體所構成的雕塑個體或群體。浮雕中表現的型體和底板平行的二維尺度長寬的比例不變,只壓縮型體的厚度。壓縮的原則是將型體用透視的規律,按比例近高遠低,在限定的空間內,表現出更大的型體。浮雕的底板作背景處理,可加大作品的空間深度。浮雕按壓縮的程度,可分為高、低、薄三種。
高浮雕型體較厚,壓縮比例不大,巴黎的馬賽曲、中國唐代的昭陵六駿和現代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都屬于此類低浮雕型體薄,壓縮比例大,如埃及神廟和陵墓墻面上的浮雕和中國洛陽龍門賓陽洞的《帝后禮佛圖》等。薄浮雕利用極薄的空間塑造型體,幾乎和底板成一平面,常見的有錢幣、獎牌和紀念章上的浮雕,以及在一般浮雕中用于背影處理。3、透雕:是在浮雕基礎上鏤空背景部分,成為介于圓雕與浮雕之間的一種雕塑,從藝術效果上分為單面雕和雙面雕雕塑按形態可分為圓雕、浮雕和透雕三種。雕塑按作品題材內容的性質,可分為紀念碑或紀念性雕塑等。
按照環境、用途、放置位置,雕塑又分為城市雕塑、園林雕塑、室內架上雕塑、案頭雕塑等1、城市雕塑:一般反映安放在城市的室外大型雕塑,反映城市特色、歷史,作為城市標記以及美化環境的效用。2、園林雕塑:指在公園、街心花園、湖畔林中的裝飾性雕塑,反映與該環境有關的歷史、人物、動物、神話、傳說等。3、紀念碑和紀念雕塑:安置在紀念碑建筑場合中的莊嚴而永久性的雕刻作品,以表彰歷史人物和紀念重大歷史事件,題材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象征性事物或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一般規模和體積較大。
紀念碑雕塑4、室內架上雕塑:一般跟人等高或略小于人的高度,可隨時搬動,無固定位置,常為博物館、陳列館和展覽會場所采用,也是公用建筑或客廳內公共活動場所的美化裝飾藝術品5、案頭雕塑:一般作品較小,放在桌上、床柜、書架上,作為點輟裝飾的藝術品,工藝雕塑較多見雕塑是運用可塑性、可雕性的物質材料,通過雕、刻、塑、鑄、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審美理想的具有三維實體的造型藝術,是一種靜態的、可視的、可觸的三維實體,以主體的造型形象和空間形式反映現實,稱之為“凝固的舞蹈和詩句”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觀念的變化,在現代藝術中出現了反傳統的四維、五維雕塑、動態雕塑以及軟雕塑等。使人們改變了時空觀念,突破傳統的三維的靜態的形式,向多維的時空心態方面進行探索。雕塑的種類很多,按所用制作的材料,可分為石雕、木雕、泥塑、陶塑、金屬雕塑、玻璃鋼雕塑等,在雕塑上施以粉彩叫彩雕或彩塑。1、石雕:常用石材有花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質量堅硬耐風化,是大型紀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
大型石雕有號稱“山雕刻”的美國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碑和中國的樂山大佛以及云岡、龍門等石窟造像,都是用石材雕刻而成,通過雕琢加工,達到很強的建筑感和質量感效果2、木雕:木料雕塑因材料本身容易干縮、濕漲、翹裂、變形、霉爛、蟲蛀,不宜做永久性大型室外雕塑,一般多為小型架上室內雕塑。木雕構圖一般以圓木的周邊為限,采用樹木彎曲的自然形態相形度勢,因材施藝少加斧鑿,可以不失天然趣味。常用的材質有楠木、檀木、梨木、楊木、樟木、龍眼木等。利用材質的自然形態和美麗紋理,雕塑出清新悅目的作品。如:《王子卡阿培爾》。
3、泥塑:是用細質粘土、沙子、棉花等混合物來雕塑作品,要通過多次的干后修補,用膠水裱糊上一層棉紙,再涂上一層白粉膠色,然后畫上需要的各種顏色,最后涂上一層油,保護彩色的鮮艷如:《羅漢坐像》。4、陶塑:是用精制的粘土,經過雕塑成型,繪以各種釉彩,入室火燒而成。陶塑品種很多,有實用性、觀賞性等,可謂是豐富多彩。如:《兵馬俑》、《駱駝載樂俑》。5、金屬雕塑:是用銅、鐵、不銹鋼等金屬材料,經過鑄造、錘打、拼焊等手法來雕塑作品,一般易制作大型永久性的雕像。如:《自由女神》。6、玻璃鋼雕塑:是用合成樹脂和玻璃纖維加工成型,質輕而強度高,成型快速方便,可制作動勢大而支撐面小的雕塑構圖。
無色透明的樹脂可制出透明度很高的玻璃體雕塑供樹脂用的各種色漿,可使玻璃鋼雕塑表面獲得飽和度很高的各種鮮艷色彩,也可鍍銅仿金,材料本身具有現代感和裝飾趣味。用樹脂加石渣制作的仿石雕塑習慣亦稱為玻璃鋼雕塑。如:《馬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