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境內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佛塔尤其是山中時常能碰見它。初為木塔,南唐改建為石塔,塔高米,為八面五級密檐式,各級均雕刻有不同內容的精美浮雕,是我國古代建筑史、美術史上的重要實物資料。在我國佛教石塔也時常被稱為寶塔,很多人都覺得它似乎有著一種魔力,膜拜它就可以讓佛祖聽到自己的心愿一樣,所以人們就愿意稱作寶塔。我們大家都是知道的,佛教不是我們國家的本土宗教,佛教在大約公元前一個世紀的時候從印度國度傳入我國的。經過一千多年的磨合,印度傳過來的佛教文化和中華民族的文化深深地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屬于中國特有的佛教文化。
印度佛教喜歡將佛教高僧的舍利子和佛教的得道佛經埋藏在“浮屠”之下,而我國也吸取印度佛教的先進宗教文化,我國越來越多的古代僧人也開始將佛教高僧的舍利子和佛家佛經埋藏在地下,就這樣我國僧人就開始建造一種叫“冢”的佛教圣物后來到了我國古代的唐代,佛教文化高速發展,玄奘取經、玄真大師東渡日本,這些都促進唐代佛教文化的發展。后來唐皇帝下詔將佛家的“佛冢”改成了“塔”,于是佛塔一詞一直沿用至今。我國內的佛教的寶塔從佛教傳入我國開始,就在祖國大地上遍地修建起來。絕大多數的塔都是有塔身、基座、塔剎還有就是地宮組成,而我國常見的塔什么樣的材質都有,木頭、石頭、石磚、琉璃各種材質的塔都有。
我們的塔還有很多的形狀,六邊形的、八角形的、十二角形的都是應有盡有我們以修定寺院的石雕佛塔介紹為例子:??修定寺石塔位于河南省安陽縣城西北清涼山南麓。寺院創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原名天成寺,北齊改合水寺,經隋唐擴建,始稱修定寺。清末寺毀,存此塔。???石塔建于唐代,方形單層,因通體遍涂紅色廠俗稱紅塔。原高約20米,立于天王、大佛兩殿之間,由基座、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基座呈八邊形,束腰須彌座。塔頂為覆盆狀頂蓋,上置仰蓮,承托寶瓶,以球狀火焰寶珠收頂。
整座塔頂端莊華麗,在唐塔中極為罕見,惜已毀廢,今僅存石塔塔身,殘高9.5米四壁以3700余塊模制浮雕石塊對縫砌筑,與內層磚以樺卯套扣,或互相嵌砌。南向辟券門,通塔室。半圓形石貴額上為三世佛造像皇,雕刻佛像、弟子、菩薩、天王像九尊。佛像背后有火光,具有盛唐的藝術風格。造像下有唐咸通十一年題記。這座石雕佛塔雕精細雅致,造型生動,構圖嚴謹,內容豐富,是唐代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