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石雕作為南派石雕藝術的代表,在中國雕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國內雕塑界普遍認同“北有曲陽,南有惠安”之說?;莅彩褡鳛槟吓墒袼囆g的代表,在中國雕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國內雕塑界普遍認同北有曲陽,南有惠安之說。多年前,惠安的能工巧匠已將精湛技藝雕刻在留存后世的作品上。位于惠安涂嶺九龍崗的晉代晉安郡王、開閩始祖林祿墓,據縣志記載,其墓石雕前有石冠石笏,后有石羊石馬見證了惠安雕藝的悠久歷史。
進入明清時代,惠安雕藝日臻完善,成為南派雕藝的代表,并開始走向世界從泉州東西塔的圓雕和浮雕佛像、洛陽橋遺存的石將軍、橋墩石塔的月光菩薩佛像雕刻,到北京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南京雨花臺紀念館、集美鰲園、中華世紀壇,無不閃爍著惠安雕刻藝術的光輝。改革開放以后,惠安雕藝精益求精,石雕工藝品遍布國內外,成為世歷經傳承創新,惠安雕藝發展成石雕、木雕、磚雕、泥雕、瓷雕五大雕刻品類,形成了圓雕、浮雕、線雕、影雕、沉雕、微雕六大雕刻手法。
惠安石雕的藝術獨創性,主要體現在作為南派石雕藝術風格代表重要特征的龍柱、石獅的獨具匠心的雕刻上,以及具有獨立知識產權,被譽為中華一絕和不朽的藝術的影雕技藝上年,惠安石雕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年,惠安石雕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正式獲核準注冊。年全縣石雕產品實現出口交貨值超70億元,占全國同類產品的43%?;莅惨殉蔀閲鴥犬a業規模最大、工藝水平最高、品種最齊全、加工能力最強的石雕工藝品生產加工與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