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馬踏匈奴”雕刻于漢武帝時期,為霍去病墓的主體雕刻。霍去病墓是西漢武帝劉徹茂陵最重要的一陪葬墓,是全國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之一。導讀:鄧益民,西北大學教授在霍去病墓石雕群中,沉靜的立馬守護著一位少年將軍。馬踏匈奴,又稱立馬,表現的是一匹屹立的戰馬,踏著一個仰臥的匈奴,匈奴努力的想要逃脫,但被戰馬牢牢的鎖在蹄下。這座雕塑高1.68米,長1.9米,氣宇軒昂,傲然挺立。
整個馬背挺闊有力,雕塑的外輪廓渾圓結實,從馬頭至馬背的起伏一氣呵成,形象醒目雕刻者并未細細刻畫戰馬的鬃毛或者其他細部,但淋漓盡致的體現了馬匹的威風凜凜。整個石雕因形造意,馬腹部未做細節鑿空,加強作品的整體性和厚重感,體現了漢代石刻的雄偉粗狂,氣魄深沉的特點。這件作品是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結合,完美統一,標志著西漢紀念碑式雕刻的劃時代成就。霍去病墓石刻雕像《馬踏匈奴》是漢代石刻雕像代表作品,它形象概括,雕刻手法稚拙粗放,顯現出造型冼練,渾厚質樸的風格特征。
既記錄了西漢青年將領霍去病及軍隊屢創匈奴的英雄偉跡,也昭示著漢武帝時期的國力強盛它通過外在形式表達內在美,最終承載和傳遞了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力量,是一種不可取代的精神榜樣,是藝術的永恒。這矯健雄壯的立馬是霍去病的,是漢王朝的,代表了漢民族的勇猛,它踏出中華民族的版圖,也踏出了一條通向世界的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