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郊的海洋路修筑完畢后街道兩旁曾豎立數個雕塑,東西蔓延約兩公里,被市民們親切地譽為“雕塑一條街”。有一個很高的藝術價值,這些特別是玻璃制成的九個最宏偉的,顏色更漂亮是我們的影壁、照壁建筑藝術的發展,我國與九龍壁故宮九代表相比,大同市九和九龍壁在北海和著名的三九龍壁。而近日卻發現這里的雕塑淹沒在雜草之中。一尊重約3噸的貔貅石雕遭人為斷頭后,橫倒在人行道上。沿海洋路一路前行,共看到15尊石刻雕塑,“海豚”、“牡丹花”、“菊花”等雕塑做工精巧,而雕塑旁邊齊腰深的雜草卻損害了石雕風采,個別雕塑下面還遺留有糞便、垃圾等物品,六成以上的石雕通體嚴重風化。
年底,豎立在紫荊山南路商都苑內的月季花燈塔雕塑成為鄭州市東南方的亮點,身高約4米的月季花雕塑顏色暗淡,碩大的“花莖”上面貼滿了紙張,兩枝花柄斷去枝葉。一位劉姓清潔工介紹,雕塑建成之后不久,常有小孩子白天爬到月季雕塑上玩耍,把鋁合金制作的花莖給弄斷了。后來,雕塑里的燈管也被損壞,現在晚上這里一片漆黑。有清潔工想阻止小孩攀爬,在上面涂寫了不少下流的話,使得這尊雕塑光彩盡失。和月季雕塑、石刻一條街相比,農業路文博廣場的十八羅漢雕塑的現狀也不盡如意。
鐵制羅漢雕塑通體銹跡斑斑,經過雨水沖刷,銹跡慢慢印在雕塑立柱上,湊到跟前用手涂抹銹跡,很難擦掉這里的清潔工表示,他們只負責地面衛生打掃,而對于清理羅漢們身上的銹跡,沒有明確說讓他們管理,“沒有專業工具,一旦上面有領導來檢查,也只能拿抹布擦擦上面的灰塵,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據鄭州市環境雕塑研究所辦公室的周主任介紹,很多城市雕塑目前并沒有明確的管理機構,也沒有專門的地方法規約束。
鄭州市市政管理局宣教處的孟處長表示,目前鄭州市城市雕塑之所以出現管理上不到位現象,主要是責任方不明確,它不像草坪綠地一樣歸園林綠化部門、路燈歸路燈所、橋梁歸橋梁所管理,雕塑歸誰管不知道,往往建設前出于某種需要,搞得熱鬧,建好后的雕塑是誰的不清楚,受到冷落很多雕塑沒有明確誰來管理,怎么管理,加上雕塑作品藝術含量高,維修起來非一般人所能應對以及維修的費用昂貴等因素,都使城市雕塑陷入尷尬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