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石雕建筑有著獨特的濃厚古典魅力,影響到韓國、日本等國家的石雕建筑形式,有著典型的代表。這種工藝一次澆筑成型,不做任何粉刷、瓷磚等裝飾裝修,具有經久耐用、縮短工期、減少污染、維護成本較低等多種優點,可節約大量裝飾材料和人力物力,也為建筑體本身營造出了一種自然、質樸的效果,市建筑工務署的項目主任介紹。要說中國的石雕建筑,其實更具有質樸感和古韻之感的應當從漢朝說起,留下了非常多寶貴的石雕建筑形式,其中比較具有典型代表的就是石雕漢闕構造建筑。在如今保留的眾多漢代石雕建筑中,皆可以到看到這種闕構造,生動地展現了漢朝時候的石雕建筑之美,對研究來說也有更多意義和價值。
1、石雕漢闕起源石雕漢闕構造本就是中國古代建筑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從記載來看,周朝就已經有了這種建筑,而到了漢朝,石雕漢闕構造多樣,更為精美,故而成為了典型的說法闕的存在,主要是起到裝飾性和防御性作用,通常設置在宮殿、宗祠以及城墻、陵墓等地,隨著歷史的發展,石雕漢闕也逐漸成為了威儀象征的建筑,尤其是在城墻建筑中運用到。關于石雕漢闕的起源形象,從《古今注》中可以看:“闕,觀也。古每門樹兩觀于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人臣將朝,至此則思其所闕,故謂之闕。”可見,石雕漢闕是隨著城墻發展而出現,有一定的裝飾性作用。
2、石雕漢闕形象石雕漢闕在漢朝時候得到了快速發展,并被廣泛地建造在各種建筑中,這就是石雕漢闕形象得到流傳和鞏固的主要原因闕的形象比較多,按照形制等級來分,可以分成單闕、雙闕、三闕,從形象上看就很好理解,單闕只有一個主闕,而雙闕除了主闕外,還有一個子闕,三闕則擁有兩個子闕。闕的等級彰顯了尊卑,在當時通常只有天子才能夠使用,不僅僅是在宮苑中常見,在陵墓中更是常見。
從中國現在的發掘來看,漢朝保留的石闕一共有二十九處,而且多半都是漢朝時候的作品,構造精美,雕刻細膩,多半選擇了漢朝風土人情為主要雕刻特色,展現了漢朝時候的文化魅力3、石雕漢闕構造石雕漢闕構造比較簡單,主要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分別為闕頂、闕身以及臺基。闕頂的構造類似于屋頂,與中國民間石雕建筑的形象比較相似,有飛檐、椽子以及瓦當等,雕刻圖案更為精細;闕身采用石頭堆砌而成,會有斗拱、欄桿等設計,還有立柱、欄額等等;再說臺基是起到了鞏固性作用,因此在石頭材料的選擇上更為講究,雕刻雖然不繁雜,但也展現了漢朝時候的文化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