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華表筆直挺拔的柱身呈八角型,在層層回環不斷的云朵石柱上,一條巨龍盤旋而上花崗巖花盆歐式石花盆后來的郵亭、傳舍也用它作標識,被稱做。據史書記載,堯時即出現以橫木交于柱頭的,用于指示大路的方向。石雕華表在上古時又名、。《呂氏春秋》曰:。原來誹、謗二字的古義相同,均指,或者說,與諫言屬同一含義,并無后世的貶義。
石雕麒麟雕塑相傳,堯、舜為了納諫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樹立木柱,讓人在上面書寫諫言,也就是鼓勵人們提意見晉代崔豹在《古今注.問答釋義》中說:因為古時的與音相近,、的稱謂就慢慢演變成了。后來,石雕華表的作用漸漸消失,上面不再刻以諫言,而為象徵皇權的云龍紋所代替,成為皇家建筑的一種特殊標志和裝飾性的附屬部分。流傳至今最富盛名的當屬北京明清故宮天安門前后的兩對漢白玉石雕華表。在明十三陵、清東陵、清西陵以及盧溝橋等處也可以見到類似的石雕華表,但造型略有差異,瑞獸有所不同。
皇家建筑特殊標志和裝飾石雕華表一般由底座、蟠龍柱、承露盤和其上的蹲獸組成柱身多雕刻龍鳳等圖案,上部橫插著雕花的石板。底座是須彌座或蓮花座,底方盤圓,象徵天圓地方。北京明清故宮前后的漢白玉石雕華表,建于明永樂年間,迄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每根漢白玉石雕華表由須彌座柱礎、柱身、承露盤和蹲態的瑞獸組成,通高為9.57米,其直徑為98釐米,重約20多噸。石雕華表柱頭上是圓型承露盤,盤上蹲一瑞獸,叫。石雕華表柱頭上是圓型承露盤,盤上蹲一瑞獸,名字叫。
是一種形似犬的瑞獸,性好望,根據所在方位的不同,表達的意義也不相同天安門后面的一對石雕華表上的石吼面朝北方,望著紫禁城,寓意是希望皇帝不要久居深宮不知人間疾苦,應該經常出宮體察民情,所以稱。而天安門前面的一對石吼面朝南方,寓意皇帝不要久出不歸,故而稱。石雕華表筆直挺拔的柱身呈八角型,在層層回環不斷的云朵石柱上,一條巨龍盤旋而上,鱗角崢嶸,臂爪勁健,龍身外佈滿云紋,雕飾得綽約生動,躍然飛舞,給人以玉龍翱游云天之感。
在雕龍巨柱頂端,橫插著一塊白石云翅,呈朵狀,上面雕滿祥云遠遠看上去,石雕華表好像直插云間,給人一種莊嚴古樸的感覺。石雕華表頂端,橫插著一塊白石云翅,呈朵狀,上面雕滿祥云。石雕華表的基座為須彌座,這是借鑒佛教造像的基座形式,而且在基座外添加了一圈石欄桿,欄桿的四角石柱上各有一隻憨態可掬的小石獅,頭的朝向與上面的石吼相同。欄桿不但對石雕華表起到保護作用,還將石雕華表烘托得更加高聳和莊嚴。
古樸精美的石雕華表與中華民族,及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緊緊聯繫在一起,并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標志和象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