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化產物。兩千年來,它們或紀事銘功,或歌功頌德,亦或標注抒懷,樹碑之風綿綿不絕。碑文中記錄的人物史事、典章律令、民俗風情是我們研究古代社會歷史的原始資料;石碑形制、裝飾圖案及銘文書法則是我們了解其所處時代藝術、思想、審美等意識形態的重要標本。
在古代宮殿、祠堂、陵墓等地方,我們經常會見到一個造型別致的東西——一只大烏龜石像,背上馱著一塊寫滿功德的紀念碑,烏龜四只腳拼命地撐著地面,吃力地向前昂著頭,似乎想要掙扎著向前走,但無奈石碑太重移不開步這叫做“龜馱碑”,石碑下的烏龜模樣的巨大碑座叫“龜趺”,凡是顯赫石碑的基座都建成龜趺的造型。寺院石雕龜馱碑是一種特別的石碑款式,因為比起簡單的石碑雕刻之外,紀念碑會加入一些特別的石雕藝術造型,比如龍龜,麒麟,貔貅,饕鬄,龍,鳳等神獸,加入這些元素可以展示一種神獸出世的視覺效果,也讓人覺得天降祥瑞,天降文字的感覺。這樣擺放最大的好處是給人一種神秘感。
泉州凱巖石業制作的石雕龜馱碑,采用優質的石質精雕細琢而成,善用千年文化雕鑿工藝的研究、傳承、融合和發揚,使石雕作品承載藝術文化、體現更多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