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這里是——國家級抗戰紀念遺址,湖南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這里是——讓常德人熱血沸騰的地方。,這是一個高溫酷暑的夏天,我從湖南常德市的青年路走進了提質改造后的“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藍天白云下,“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顯得格外莊嚴肅穆。
走過紀念塔,發現綠樹成蔭,松枝蒼翠之間多了一座栩栩如生的雕塑原來,這是在提質改造中新增的“虎賁千秋”主題雕塑,這座雕塑與紀念牌坊、紀念塔、成為一條直線相互對應“虎賁千秋”組雕位于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原墓志銘位置站在常德會戰陣亡將士主題雕塑“虎賁千秋”前,看到雕塑材質為精密鑄銅,雕塑高度加底座約4米,以寫實手法塑造出戰爭中的8位將士形象,象征八千虎賁之師8位將士跨越不同兵種,不同年齡階段,展現出不同性格的面部表情雕塑著重表現將士軀干的扭動所展現的生命力,場面壯觀,氣勢恢弘槍、大刀、手榴彈、軍號,父子兵成為主題雕塑“虎賁千秋”里的幾大元素,我仿佛看到了我們曾經的常德城從那刺耳的爆炸聲、大刀的砍殺聲、軍號的沖刺聲與揪心的哭叫聲中走來當年,是他們無怨無悔地將滾燙的鮮血灑在常德這方熱土在“虎賁千秋”雕塑后面是“常德會戰紀念墻”,也就是靠近建設路的邊上,墻上雕有以“常德會戰”為題材的12幅浮雕,五大塊陣亡將士名錄兒時聽長輩講過,,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常德會戰”,其戰爭中心和高潮是常德守城戰國民革命軍74軍57師的8529將士在師長余程萬的率領下,與常德民眾發揚“一寸山河,一寸血肉”的愛國熱忱,與數倍于己的日本侵略軍在常德城郊、城內進行了一場空前慘烈的血戰,在糧盡彈絕、犧牲慘重而外援未及的情況下,浴血奮戰16晝夜,殲敵1萬多人后,被迫突圍轉移,最后與各路援軍會合作戰,終將全城收復整個常德會戰經歷近2個月,挫敗了日軍占領常德的陰謀沿墻一邊行走,一邊沉思,回眸間,我依稀看見自己站立的位置,曾經是千瘡百孔、傷痕累累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歷史的沉重感撲面而來就在我沉思拍攝間,巧遇“虎賁千秋”雕塑和“常德會戰紀念墻”浮雕設計、雕刻的雕塑家,他十分熱情的為我講了墻上12幅浮雕創意本次雕塑及浮雕的創作得到了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坎勒教授、常德會戰研究會的劉京儀、朱清如、龍朝彬、鐘云鵬等一批專家學者的鼎力支持,提供浮雕作品的創作思路和史實依據12幅浮雕講述了一個完整的常德會戰故事,在這里雕塑家聯合常德會戰研究會從中選取了最有代表性的場景作為創作對象,從服裝、裝備到歷史作戰地點、空間都進行了非常嚴密的推敲與考據整個浮雕整體人物形象近200個,每一個形象都邀請真人模特作為參照,工作量大得驚人同時,也體現了創作者對待常德歷史符號的認真與嚴謹態度建設路整體圖公墓內整體圖據介紹,這組浮雕整體采用專業正統的等比例壓縮淺浮雕與高浮雕靈活結合的方式表現運用三維掃描儀掃描泥稿,三維雕刻機高精度雕刻這在全國來說也許是第一次用石雕的方式還原泥稿避免以往石雕的死板僵硬滿是機器刀痕的弊病最大限度還原藝術家在泥稿創作中的靈感與塑造痕跡給石雕賦予澆筑的自然感浮雕首次運用光的原理,而不是繪畫著色原理使浮雕在早上,中午,下午,晚上有自己不同的視覺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