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雕塑常指的是釋迦牟尼、十八羅漢、觀音菩薩、彌勒、脅侍等雕塑,這些佛像雕塑雖然有據可考,但終究是神話人物故事中的形象,他們的外觀經過不同的群體按照心中所想,依據個人想象所描繪出來的,所以各地的觀音佛像也好,彌勒佛像再或是至高無上的釋迦牟尼佛如來像,都會略有差異。
在采用天然石材雕刻佛像時,每一尊佛像雕刻出來的樣子都會有所差異,這并不能說明是廠家雕刻師傅的技藝不行,而是參考的資料各有所異而已普通人像雕塑的都是歷史人物或是現代人物,有著明確的照片或歷史資料可以參考,外觀形象無從修飾正因如此,在雕塑現代人像的時候,對于相似度的要求很高,身體服飾也無過多的配飾任由想象、添加所以呢,同樣是一個孔子雕像,眾廠雕刻出來的雕像必然大體相同,不同的是細致度或是一些細節處理方面佛像雕塑包含哪些佛像?佛像雕塑,有釋迦牟尼佛雕像,也叫如來佛像雕塑,包含如來的各種常見造型,如如來佛講經雕像,如來施法雕塑,如來打坐雕塑等等;觀音石雕塑,這其中又分為常見的觀音造型雕塑,如滴水觀音、水月觀音、騎龍觀音、千手觀音石雕以及觀音的三十三化身雕塑等等;未來佛彌勒石雕也是佛像雕塑中很普遍的一部分,百子戲彌勒是深受大眾喜愛的一種彌勒雕塑形態;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是很多宗教寺廟的客戶很喜歡找我們雕塑,或大或小,主要以白石和青石等花崗巖為石材雕刻而成;與觀音菩薩合稱為“三大士”的普賢、文殊兩位菩薩也深受大眾愛戴;地藏王菩薩,在祖國大地普遍可見,也是人們都很崇敬的一位菩薩石雕釋迦牟尼佛的由來如來,就像來了一樣在小乘佛教文化里,如來佛特指釋迦牟尼佛,而在大乘佛教中,如來只是佛教的十大稱號之一,例如觀世音菩薩在轉世前是正法明如來,燃燈古佛叫定光如來;就像我們職場中的總經理、總監、經理這樣,一個稱號而已釋迦牟尼,原名悉達多喬達摩,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是古印度著名的思想家、佛教的創始人悉達多在19歲時,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出家修行,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示現成佛,在35歲時,在一棵菩提樹下開悟,創立了佛教現代佛教中大多數的經典理論都是釋迦牟尼參透出來,并進行傳教,受教的群眾跟隨釋迦牟尼佛一起傳教,慢慢地,佛教組織就變得龐大起來,發展至今,佛教的全球信眾已近4億人,可想而知釋迦牟尼佛做了一件多么偉大的事情在佛的世界里,每一位佛都是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我們常稱的如來佛是其中之一:法身佛所以如來佛并不是一個杜撰的人物,而是真正歷史存在的,只是后人為了更好的傳達佛教的教義,將佛給神幻化,或采用一些夸張、講故事的手法,或雕刻一系列的石雕佛像以讓我們更好地去學習、去相信佛教中的真理為什么同種石雕佛像的外觀不一樣石雕佛像并非一般的工藝品,可以批量生產加工,而是需要人為手工的去雕刻、去打磨,因為石雕佛像一直是被作為一種藝術品存在,不可復制性是他的特征之一,也因此每一尊石雕佛像的外觀都會有差異在我國,有著海量的石雕佛像加工廠,分布在祖國各地以福建惠安石雕、河北曲陽石雕、山東嘉祥石雕、浙江青田石雕最出名,每一個地方雕刻的石雕佛像有很大的差異,這跟當地的習俗和傳承下來的雕刻技藝有一定的關系在福建惠安,是南派雕刻藝術為代表的,所雕塑的佛像注重本身的神態和手勢,而河北和山東則大多數代表著北方人民的藝術審美,所雕刻的佛像更加注重佛像的形,這也就導致了現有的南北方石雕佛像外觀造型上的差異同樣是在惠安,不同的雕刻工匠雕刻出的石雕佛像也會有所差異這是由于每個個體都有著自己的雕刻手法和對實物的把控方式,即使是統一個師傅在雕刻同一件佛像雕塑時,也會存在細微的差異,這就是石雕的魅力所在,無可復制石雕佛像的保存時間有多久?石雕佛像通常采用的材質為花崗巖和大理石兩種,少數石雕佛像會采用砂巖來雕刻,以砂巖壁雕、砂巖浮雕為主不同的材質雕刻出來的佛像雕塑,保存時間長短各有差異小時候,我們就聽說過那些世界奇跡,比如古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中國萬里長城等,這些世界奇跡都是由石材制作的,或是直接切塊堆成的,或是雕鑿刻制的,現在還屹立于它們被發現的地方,保存時間幾千年之久,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佛像石雕塑的保存時間可想而知作為高密度的花崗巖,質地堅硬,抗腐蝕、耐風化,保存時間、雕塑原本的面貌保存度是這三種材質中最好的一種,但雕刻難度也最高大理石,比如漢白玉石雕像、米黃石雕產品,天生自帶網狀紋路,密度相對花崗巖稍小,但也異常堅固、風吹雨打都不怕而砂巖,石質較粗、較松,所以常用作墻飾面,雖然也有石頭抗腐蝕、耐風化的特點,但是相比上兩種石質來說,其要完好的保存原本面貌,時間要較短很多石雕觀音的坐像和站像做法區別在哪里?坐像和站像最大的區別在于下半身的造型有所不一樣,以一尊3米高的石雕觀音菩薩佛像舉例第一個區別在于切料:3米以下的站像觀音雕塑通常是會采用整塊石頭雕刻,因此在進行大切切料的時候,站像的是偏細長一點;而3米高的觀音坐像石雕相對來講,就算作是中等高度的了,切料也要偏寬大一些第二個區別在于比例確定:觀音的做法通常都是底座加本體,站像觀音的底座相對本體較矮很多;而觀音坐像石雕的底座高度和本體高度相差略小一些;第三個區別在于雕刻技巧:站姿觀音雙腿自然站直即可,而坐姿觀音則非常講究線條的流暢度,看似隨意盤坐的一雙腳,是雕刻工匠們費勁心思、巧妙構思才可以完成的,時時要注意,以保證作品的完美同種高度的觀音菩薩雕像,站姿和坐姿的價格相差也很大,所以您在有請回一尊石雕觀音回去供奉之時,務必明確要選用的是站像、坐像再或是臥像如何認清諸佛菩薩佛教諸佛、菩薩、脅侍數目眾多,而且部分菩薩還有自己的諸多化身,作為一名普通的信眾要想認清每一位菩薩,著實困難通過查閱資料,整理了區份各種佛像雕塑的參考因素第一個鮮明的特征就是頭飾在佛教諸佛菩薩中,有些是光頭,有些是螺發,還有一些頭戴金冠、寶珠等名貴首飾第二個是眼睛不同的菩薩,眼睛的數量和眼神是不一樣的,有的菩薩眼神看似兇神惡煞,有的則和藹可親第三個是佛像本身所持有的法器或飾物如觀音菩薩寶相一般都手持凈瓶,地藏菩薩手握金剛杵等等第四個就是手印,也就是手勢佛教中,常見的手印有施無畏印、與愿印、說法印、降魔印、禪定印,統稱為釋迦五印。第五個是坐騎。不一樣的菩薩,坐騎通常是不同。我們常見的文殊菩薩的坐騎是百獸之王獅子,威猛無比。
普賢菩薩的坐騎是一只白象石雕西方三圣的介紹西方三圣,又稱阿彌陀三尊,是以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三位組成的,合成三圣三尊佛像雕塑同時出現時,阿彌陀佛在中間,觀世音菩薩在左,大勢至菩薩在右,每一尊圣像所代表的意思也不同阿彌陀佛也叫無上尊佛,代表著無邊無際的光明、壽命和功德常見造型為左手托一朵金蓮花,右手與愿印,意在保佑眾生,接引眾生前往西方極樂世界這尊阿彌陀佛頭部無頭飾,為常見的螺發造型左側觀音菩薩表大慈大悲的意思,左手夾著楊柳瓶,右手說法印,身披一條彩帶,頂戴阿彌陀佛頭飾,仙氣十足,莊嚴無比右側大勢至菩薩,又稱大精進菩薩,表喜舍,身披彩帶,頂戴寶瓶頭飾,神圣無比石雕三世佛的基本知識常說的三世佛,是佛教中的三屆領導者,也叫做縱三世佛另外還有“橫三世佛”,這是因為在佛教的世界里,時間和空間是交叉的,所謂縱三世佛就是在時間上的縱向化,另外的一種分類橫三世佛,后期我們會向大家簡要介紹所謂縱三世佛指過去佛、現在佛和未來佛過去佛指的是燃燈古佛,燃燈古佛是眾多佛和菩薩的教化人,很多佛或者菩薩,都是燃燈佛的弟子燃燈古佛在過去時語言釋迦牟尼將成為佛,因此燃燈古佛也是授記釋迦牟尼佛之師現在佛指的是釋迦牟尼佛,自然不必作過多介紹,他就是我們常說的如來佛祖,在吳承恩編寫的小說《西游記》中因強大的法力被眾人所熟知,與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共同教化娑婆世界眾生,引導眾生進入西方極樂世界未來佛,指的是笑口常開彌勒佛,在他統管佛教之前,一直是一位菩薩,所以眾生更多的稱之為彌勒菩薩,甚至因其光頭造型,被世人直接稱呼為彌勒和尚上述依據,是根據大乘佛法相關經文獲悉,在大乘佛教里,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佛,都可以濟度眾生,教化他人成佛,走向西方極樂世界巨型佛像石雕塑是如何運送和裝卸的?一尊大型的佛像雕塑,其加工過程不管多么艱辛,成品多么完美,最重要的還是要安全的運送到客戶手里并安裝成功石雕佛像是極其笨重的,運輸和搬運起來通常要借助電動叉車或者吊車大型的石雕佛像通常是由多個小石塊雕塑堆砌而成的,這種佛像雕塑相對來講,裝卸非常簡單,只需要合理的安排,使用電動叉車,就可以將佛像所有的組成石塊成功裝車且占據比較小的空間卸車時也是一樣的,即使遇上目的地打車無法通過,也可以用小車轉運過去整塊的石雕佛像裝卸,相對來講存在一定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