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南民間的石雕門靠,是大門兩邊墻基旁的石構件;高一般在160厘米左右,寬30厘米左右,厚40厘米左右;柱頭頂端大都圓雕獅子,有的靠后還留一護板;器身浮雕人物故事或花卉紋。筆者認為,這種門靠是唐代以后由拴馬樁發展演變而來的,是陜南民間一種創新,它同樣具有拴馬樁的功能,和拴馬樁同時存在。
陜南的石雕門靠,有的也被稱為拴馬石樁它原本是農村人家尋常物件,如石磨石碾一樣,突然間被人們視為藝術珍品,進行收藏在安康民間就遺存有不少民俗實用石器,除了石鼓、石柱礎、石獅、石羊、石馬、石門梁、石門枕、石滾、石水槽外,還有門靠和拴馬石樁門靠和拴馬石樁所用石材多是灰青石、黑青石,少數用細砂石一般大型的通高約250厘米,小型的約150厘米樁頭,是石雕的主要部位,其上大多為圓雕獅子;樁頸承托樁頭,一般為上圓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