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宮保”坊座落于桓臺縣新城鎮城南村。建于公元,坊主為明萬歷年間兵部尚書王象乾。王象乾,新城人,24歲中進士,為官60余年,出身文吏,卻被甲執銳守邊20余年,立下赫赫功績。建坊時,王象乾在兵部任內,時年71歲。萬歷皇帝追封他的三代包括他的曾祖穎川王府教授王麟、祖父貴州布政使左參議王重光、父親戶部左侍郎王之垣,都被誥贈為“光祿大夫柱國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因此,該坊被稱“四世宮保”坊“四世宮保”坊面向南北,跨街而立,是新城72坊中唯一幸存者該坊磚石結構,以磚為主坊高15米,寬9.2米,深3.3米,占地30余平方米,為三門四柱一牌樓式,形式為中間高兩邊低的宮殿樣式最下面為基座,由巨形方石砌成,分上、中、下層,每層四周均有精致浮雕,上刻龍駒、奔獅等走獸,姿態各異,形象逼真基座之上開拱門三洞,中間一洞大,橫跨約4米,可以行人通車,左右兩洞小,寬約兩米,對稱合諧拱門兩側,巨石基座上雕刻的8尊石獅,分踞前后兩面,雌雄各4,雄獅懷抱鄉球,回首張望,雌獅懷抱幼獅,極盡親昵之態天倫之樂,母子之情,躍然石上中間大拱門之上,嵌有上下兩塊橫幅石匾,南北兩面內容相同,下為敘功匾,鐫刻著王氏祖孫四代的名諱、職銜和誥贈,上匾鐫刻“四世宮保”四字,傳為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所書四世宮保前后橫幅石匾的兩側均有浮雕楹聯,兩幅楹聯上端都注有“玉音”二字下端皆有精雕蓮花承托,其聯是:前聯:佑茲岳牧公孤,世表勛名於中外;底定獞苗蠻貊,贊襄威伐於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