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三年十月,金朝傀儡劉豫軍隊攻占南宋的襄陽、唐、鄧、隨、郢諸州府和信陽軍,切斷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陜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脅到朝廷對湖南、湖北的統(tǒng)治安全岳飛接連上書奏請收復襄陽六州。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飛兼黃、復二州、漢陽軍、德安府制置使,統(tǒng)軍出征。
由于軍紀嚴明、士氣高昂,部署運籌得當,岳家軍在三個月內(nèi),迅速收復了襄、鄧六州,有力地保衛(wèi)了長江中游的安全,打開了川陜與朝廷交通道路正在這大好時機,朝廷卻以“三省、樞密院同奉圣旨”的名義要求岳飛收復六州,然后班師回朝于是岳飛只得率部回到鄂州岳飛憑借襄鄧大捷以僅三十二歲年齡被封為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祿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業(yè)因此他仍不斷上奏,要求選派精兵直搗中原,收復失地,以免坐失良機。在鄂州,岳飛到黃鶴樓登高,北望中原,寫下了這樣一首抒情感懷。???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現(xiàn)代人們在武昌蛇山黃鶴樓三樓大廳壁畫上,刻有岳飛披載盔甲,腰懸寶劍,左手扶劍鞘,右手欲撥劍,再現(xiàn)了當年岳飛登臨樓頭,緬懷祖國淪于敵手的大好河山,抒發(fā)“還我河山”的偉大政治抱負。
在黃鶴樓公園東區(qū)里修建了岳飛銅雕該雕像位于黃鶴樓公園東區(qū),在黃鶴樓以東612米、白云閣以東338米處,與石牌坊群毗鄰?岳飛銅雕高8米,它表現(xiàn)的是岳飛扶鞍勒馬、不忍舉首北望破碎山河的憂憤神態(tài)岳飛身旁的戰(zhàn)馬仿佛在嘶嘯著,四蹄意欲騰起,沖向敵陣。整座銅雕像凈高6.3米,重16噸,塑像耗銅14噸多由湖北美術(shù)院傅中望、陳育村和湖北美術(shù)學院孫紹群、項金國創(chuàng)作,武昌造船廠第二:鑄造分廠鑄造。銅雕背后,一座長達25.6米的青石浮雕,再現(xiàn)了岳家軍馳騁征戰(zhàn)、大敗金兀術(shù)的場面浮雕上鐫刻有岳飛書《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