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從人們生存以來就一直是整個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原始先民由于對有些現象無法正確解釋,于是產生了原始宗教,他們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自然和神靈的崇拜,隨著原始宗教的發展,原始浮雕藝術也作為祭祀信仰、崇拜觀念的體現方式或表達形式而得以發展。
山洞中的原始巖畫和雕刻,最初表露出浮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原始特征人類的物質生活,往往到精神上的表現在遠古時期,原始人類用顏色和線條來表現狩獵采集生活所接觸的自然對象,把它們描繪成平面的繪畫,以表達人們對這些事物的關切當人們發明線刻,意欲以巖石等硬質材料固定和保存這些形象時,最初的浮雕便產生了。隨著實踐經驗的積累,人們發現了暗影表現法,逐漸由平面形相的圖繪發展到對物體體積的關注這類關注以及采用各種材料來達到體積表現的造型實踐,促進了圓雕最初的發展。
原始的巖畫、線刻,無論是模擬自然的寫實物象或是裝飾性的圖案,其描寫造型模式多大同小異中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以后,浮雕藝術以裝飾形式在禮器上獲得突出的成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商周青銅器上的浮雕裝飾紋樣諸葛亮城市景觀銅雕像中國古代著名人物三國謀士臥龍先生雕塑漢白玉老壽星石浮雕中國古代浮雕藝術的繁榮,集中體現在漢畫像石、畫像磚以及魏晉以后佛教造像與陵墓建筑之中,西漢的石刻藝術如山西的霍去病墓的石雕,也呈現出線性表現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