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與環境是密不可分的,自古以來,人們在從事建筑活動的時候,都注意到對建筑周邊環境的營造,以達到怡心、娛性的目的。由于對風水的信念,石雕牌坊建筑十分重視村頭組景,隨山采形,就水取勢,配以石雕碑坊、石雕亭塔、石雕橋廊、石雕樓閣,形成水口園林景觀。
在石雕牌坊建筑環境的營造中,水口、園林及盆景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巧妙的與建筑結合在一起,與建筑相依相伴,是對石雕牌坊建筑的補充和點綴所謂水口,指水源所從出之洞口這在村落建設中是一項重要設施,對綠化和優化生態環境有著實際意義。“水口”在目前對傳統村落的研究中系源于風水術書的稱渭水口理論在明代已十分盛行,清代的《地理大全》、《地理五訣》《陰陽宅》等書也都明確提出水口概念及其作用、意義。風水認為水即是財富之氣,在風水意愿的影響下,水口不僅具有出入口的功用,更是村民命運、前程的象征。
因此,人們建村落石牌坊講究水口,不惜一切地在此處營造,寄托著美好的愿望,為了彌補自然環境不合風水家所設想的理想模式,就需用人工造景來加以調整,使景觀趨于和諧、平衡,以滿足世俗心理的需求如績溪縣的馮村,《風水探源》引《徽州馮氏宗譜》說:“自元代開族以來隅廬豹隱,尚未能大而光也后世奉堪輿之說,因地制宜,辟其墻圍于安仁橋之上,像應天門;筑其臺榭于理仁橋之下,像應地戶非徒以便犁園,實為六廳關鍵之防也。所以天門開,地戶閉,上通奸國之德,下是泄漏之機。其物阜而丁繁者,一時稱極盛焉。”馮村的“天門”、“地戶”之設,便界定了整個村落的外部區域,再襯托四周的龜、蛇、獅、象幾座山。
如果沒有這樣的山峰,可以擺放石雕龍龜、石雕獅子、石雕大象等吉祥神獸,獅象守天門,龜蛇守地戶,極為強烈地烘托出村落的安全感可見水口在村落建設以及表達吉兇觀念是極為重要的人們習慣于將下山、下游的方向看作村莊的入口,俗稱“村口”;實際上,水口既是泛指一村水的流出處,則村莊水口的位置就在村口附近甚或與村口相同。水口的具體地點則依山勢或山脈的走向而定,一般多落在山脈的轉折或兩山夾峙、清流左環右繞之處地形地貌的特點是西高東低,主要河流多自西向東流,故一村之水多在作為“龍脈”的山之東或東南方向流出,因而水口的大致方位也多在一村之東南,即風水中“石雕牌坊”位。
在水口修建大型石雕牌坊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