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縣石雕是歷史悠久的雕刻工藝品。它遺存豐富,有存東漢畫像石,后趙大石佛,唐代千佛洞、宋代蟠龍巖、明代恩榮坊,清代作品留有數十處。這些作品形態逼真,各代風格迥異,獨具特色,藝術價值很高。目前石雕匠人擅長制作石人、石馬、石羊、石獅子等工藝品,石獅子具有典型的民間風格,曾在廣交會上展銷、頗受歡迎。
石雕石刻業歷史悠久、名家輩出,能工巧匠曾參加過北京十三陵、北京人民大會堂、南京中山陵等多處著名建筑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產品有牌坊、獅、羊、碑等50余種,遠銷國內外元明時期,儒商始祖端木子貢故里河北浚縣的特產花斑石即被皇帝視為奇石選作貢品,成為皇宮和帝王陵寢的建筑石材而被大規模開采浚縣石刻和石雕的歷史可追溯到前,被認為是中原地區石刻和石雕藝術的源頭浚縣的后趙大石佛、北齊造像碑、唐代千佛寺、明代恩榮芳、歷代碑碣和摩崖,以及南京中山陵、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等無不閃耀著浚縣勞動人民的智慧光彩,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浚縣石雕石刻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盛行于唐、宋、明、清,是豫北石雕石刻的發源地。
北京故宮、開封龍亭、南京中山陵、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中國歷史博物館都有浚縣屯子鎮的石雕產品修建南京中山陵時,鄭廠村50多名藝人在南京雕刻達一年之久;南京中山建國大綱,長江、黃河源頭標志碑,唐古拉山山口標志碑也出自鄭廠石雕藝人之手全國工藝能手云集北京,在東郊大理石場參加雕刻比試,他們出手非凡,譽滿京城,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浚縣石雕城被河北省文化廳命名為“河北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石雕產品主要有石牌坊、石亭、古建欄板、壁畫石雕、人物、動物、雕塑等10余個大類50多個品種。其中以石牌坊、石獅較為出名產品取材于鄭廠村西善化山、象山所蘊藏的青石。該石質地細膩,色澤純正,適于精雕細琢,風格古樸大方,耐風化。
其產品刀法精湛,造型古樸、大氣,不僅極具觀賞性,還透射出厚重的歷史文化,深受業內人士和廣大群眾的喜愛截止至底,浚縣石雕石刻生產廠家400多家,國家級、省級、市級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共有16人,雕刻技術人員3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