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銅這一我國傳統手工藝,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日前,銅陵非物質文化遺產鍛銅雕塑技藝傳承人、青年雕塑家陳安民在家中,潛心完善自己新創作的鍛銅作品《神九飛天女航天員劉洋》。為了這幅作品,陳安民已經兩個月沒有出門了,從創意到構思再到動手,陳安民經歷了從抽象到具象的嬗變。
作品《神九飛天女航天員劉洋》直徑28厘米,為臉部肖像,紫銅鍛造,陳安民選取了劉洋出艙后燦爛的笑容陳安民介紹說,神九飛天讓國人振奮,首位女航天員的颯爽英姿,讓人難忘;用鍛銅這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為劉洋造像,將歷史瞬間所發生的事件及人物,經過設計與創作,凝固在銅金屬上而得到永遠的銘記鍛銅浮雕,是我國傳統手工藝百花中的一枝奇葩該技術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鍛銅浮雕是用銅板鍛敲成形的金屬藝術在加熱鍛打的過程中,因銅板的張力和延展性,忽冷忽熱的處理,能產生豐富多樣的肌理和光澤,因而使這一特殊的金屬工藝產生比鑄銅更具魅力的藝術效果。前,陳安民戀上鍛銅并為之研究的時候,鍛銅這種古老的工藝幾乎失傳。
陳安民喜歡用鍛銅的手法表現人物,他對一張張熟悉的臉很牽掛,常有要將他們鍛造出來的沖動,他對這種極致的創作有些上癮,鍛銅的厚重感和手工的操作感,讓其欲罷不能陳安民為此不僅耗盡了金錢、精力,還改變了個人的生活狀態上世紀代初期,陳安民曾開辦過在銅陵頗具影響的戶外廣告公司,但緣于鍛銅,毅然放棄了紅火的公司,陳安民說,鍛銅需要心靜,就像悟禪鍛銅藝術是極其稀罕的藝術,是非同于眾人熟知的繪畫以外的另一種藝術門類,是依托個人文化積淀對精神形象加以濃縮、概括并借鑒工藝美術特有的手法提煉、探究、總結,最終鍛造出具有力度和厚度且靈動的藝術品因此,學習鍛銅技藝的人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