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始于周代,距今已三千多年。以其作為憑信和權力的象征,古今皆是,自有印章,便有印鈕裝飾,無所謂誰先誰后。印鈕,俗稱印鼻子,用以穿繩系結(jié)。開始純?yōu)閷嵱?,而后才加以巧飾,如在鼻鈕上雕刻不同的獸頭,用以標志各級官階。秦漢六朝的官印,除了以金。銀。銅等質(zhì)料的不同來區(qū)分官爵的高低外,還在印鈕的裝飾上加以區(qū)別如漢代,皇帝用玉璽虎鈕,皇后用金璽虎鈕,諸侯王用金璽駝鈕,皇太子、列侯。丞相大尉。三公。
左右將軍金印龜鈕,食二千石銀印龜鈕,二百石以上至千石銅印象鈕除此以外,歷代還以螭、獅、龍、風、虎、辟邪、饕餮、麒麟、駝。鳥、鰲、熊、編幅以及十二生肖中其他動物作為印鈕飾物自元代工冕以花乳石為印章肇始,因石印易于受刀,為時人競相采用,遂至盛行。以壽山石作印材,除了柔而易攻之外,尚有潔凈如玉,色彩斑斕等優(yōu)點,備受各方人士青睞壽山石印章廣泛使用鈕雕,也于明代勃興起來,成為壽山石雕的一種特殊品種和藝術。
本世紀代初,福建泉州蘇大山先生捐獻的明朝李卓吾遺印兩枚,是清朝同治年間修林李小宗詞時出土的,一鐫白文“李贄”,一鐫朱文“卓吾”,鈕刻單獅,蹲坐側(cè)首,神態(tài)淳樸這是迄今僅見的明代壽山石印鈕藝術晶壽山石鈕雕始以古獸為主,逐漸發(fā)展有博古圖案、翎毛、魚蟲、花果、人物等品類,印鈕雖小,卻吸引了不少石雕藝術家在印鈕上嘔心瀝血費盡心機,以高超的技法與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賦方寸以萬種風流清代杰出的雕刻家楊玉璇。周尚均,也是雕鈕高手。楊玉玻的鈕飾風貌是集古代玉至銅印的規(guī)范,充分發(fā)揮壽山石柔而易攻的特色,施以精藝,突出獸鈕的神、情、趣,因而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周尚均制鈕與楊玉璇的風格不同,以華茂、清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