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文,可知石雕十八羅漢有“應供”、“無生”、“殺賊”的意思,當然這是佛經中指明的意思,在石雕十八羅漢更主要表示果位。陳清香和阮榮春教授均指出羅漢果位的涵義,如陳清香教授在《石雕十八羅漢圖像研究》一書中說:石雕十八羅漢阿羅漢是聲聞四果的極果,也是佛弟子中修證最高的階段,除上述四智已圓之外,還成就了八解脫,具備了三明、六通。
所謂三明是指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知他心通、宿命通、身如意通、漏盡通,由于這三明、六通的含義,使得宋以后的羅漢像創作者,刻意表現,夸張效果,以便極力符合廣大神通,能人所不能石雕十八羅漢的果位與其所內蘊的意義,與后期藝術史中對其的闡釋有著緊密的聯系明白了石雕十八羅漢的內容所指,我們再來看看它是如何從印度佛教的教義中傳至中國的過去的研究已經證明,印度佛教中已經具有了羅漢的觀念,并初步形成羅漢的信仰。而羅漢信仰在傳至中國的過程中,最先被介紹過來的很可能是賓頭盧,據《彌勒下生經》記載:爾時迦葉去如來不遠結加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
爾時世尊告迦葉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馀然今如來有四大聲聞,堪任游化,智慧無盡,眾德具足云何為四?所謂大迦葉比丘,屠缽嘆比丘,賓頭盧比丘,羅云比丘汝等四大聲聞,要不般涅槃,須吾法沒盡,然后乃當般涅槃。大迦葉亦不應般涅槃,要須彌勒出現世間。所以然者,彌勒所化弟子,盡是釋迦文弟子,由我遺化得盡有漏摩竭國界毘提村中,大迦葉于彼山中住。又彌勒如來將無數千人眾,前后圍繞往至此山中,遂蒙佛恩,諸鬼神當與開門,使得見迦葉禪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