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家工程隊”享譽千年曲陽石雕始于漢,興于唐,盛于元。當地得天獨厚的大理石資源,根深葉茂的雕刻文化,兩千年傳承不息的雕刻技藝,為曲陽贏得了“雕刻之鄉”的美譽。按照藝術成就,曲陽石雕有三個高峰期和一個“盧進橋時代”。
魏晉南北朝是曲陽石雕第一個高峰期,曲陽處于北齊佛教中心區域,當地生產大批石佛造像;第二個高峰期是隋唐五代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曲陽王處直墓出土的散樂仕女浮雕;元代是曲陽石雕的第三個高峰期,建筑裝飾石雕開始大行其道,像曲陽縣城內北岳廟始建于北魏,廟內的德寧之殿重建于元代,圍繞大殿的每根欄桿柱上的小石獅,千姿百態生動活潑史載曲陽石雕工匠在元大都、元上都興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曲陽雕刻巨匠楊瓊深得忽必烈青睞,楊瓊病逝后被追封為“朝列大夫騎都尉弘農伯”,他是曲陽歷史上第一位載入史冊并被樹碑立傳的石雕藝人一位石雕藝人能受此殊榮,在我國歷史上非常罕見元代至清代,曲陽石雕的主題從佛造像轉向建筑石雕裝飾,明清兩代的園林、宮殿、陵墓的各種石雕制品,都有曲陽雕刻工匠的血汗與智慧。
為此有業內專家將曲陽石雕工匠稱為“中國皇家工程隊”新中國成立后,曲陽石雕工匠擔負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等北京的很多重點工程這一時期以盧進橋為代表的新中國曲陽石雕人,在繼承隋唐風格的基礎上,令曲陽傳統石雕再次獲得新生,盧進橋的《三大仕》、《坐獸觀音》、《臥獸觀音》等作品吸收牙雕、木雕的某些技法,為曲陽雕塑語言融入新元素。
年曲陽石雕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當地有超過10萬人從事石雕行業,雕刻精品迭出同時曲陽石雕人還參與了英國倫敦奧運會部分雕塑、英國皇家園林工程、沙特阿拉伯政府廣場工程等全球項目的建設展覽:匯聚曲陽老中青三代巧匠力作“既有傳承和保持傳統的作品,也有繼承基礎上的創造,體現了當代曲陽石雕工匠們對當代人文化訴求和審美訴求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