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牌坊是我國最古老的牌坊,代表作有徽州青石牌坊、曲陽青石牌坊、四川隆昌青石牌坊這是我國著名的牌坊群,這些青石牌坊都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青石牌坊作為藝術的代表性載體,不僅存世數量較多,且風格多樣。青石石雕牌樓可以認為是文化的積淀,通過諸如科第青石牌坊、功德青石牌坊、忠烈青石牌坊等牌樓的設立對某些人加以表彰和紀念,人們樹立青石牌坊、牌樓頌揚功德與業績,借以表現對社會的貢獻。
曲陽石牌樓的用料一般就地取材,石材多開采自附近山區,常用的石料有黔山清水石、花崗石、麻石和天青石,亦有混合運用的案例,如花崗石與曲陽青石,等等,題材多樣,也不乏寓意吉祥的圖案與紋樣,更有書法藝術點綴石雕的創作手法也十分豐富,但以淺層透雕與浮雕較為簡單經濟,因此數量為最多,也使用有技法高超的圓雕、透雕、鏤空雕,其形象生動石雕山門石牌坊跨越千年的歷史建筑,青石牌坊中代表作有單縣青石牌坊,也稱為“天下第一青石牌坊”牌樓整體流暢,刀法古樸精致,具有極高的藝術水平徽州牌坊為什么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徽州青石牌坊現存的保存狀況良好、比較具有代表性石質牌樓是紀念明代大學士許國的牌樓,位于現今款縣縣城內,橫跨解放街,有八根石質立柱,故又被民間稱為“八腳石坊”,其建筑平面呈“四”字形布置,由兩排四柱沖天式牌樓構成,材料為青色凝灰巖
整座牌樓的裝飾中應用了幾乎所有的石雕雕刻技法,包括圓雕、透雕、浮雕等,造型細膩工藝精湛令人過目難忘該牌樓立柱的前后左右雕刻了共計十二座石獅,其中雕刻的母獅的爪下還有小石獅,或蹲或立,活靈活現,是明代牌樓發展的高峰再如位于款縣城西部的鄭村鎮槐塘村的叢相狀元坊,修造年代則更為久遠,約建于南宋皇帝趙顯在位的德佑年間,但是在隨后歷朝均對該牌樓加以修繕,故保存較好,從其上也能夠讀出牌樓建筑不同時期的發展風貌其造型古樸洗練,制式為四柱三間三樓,高11米,寬9米該牌樓使用了卷草紋頭脊,檐頂中央有寶頂,額朽上裝有紅色沙礫巖制成的“圣旨”牌,。明間的龍鳳牌上分別題刻有“承相、狀元、亞卿、學士”,字體遒勁有力三門七樓石雕牌坊而由于其龍鳳牌由紅色砂巖雕刻而成,故在民間又有“紅牌樓”之稱。
再如清代乾隆年間為褒獎戶部尚書曹文值祖孫四代而救建的牌樓,形制為四柱三間三樓,也是一座沖天式牌樓該牌樓在斗拱上的作法與明代早期又存在差別,放棄了橫拱和斜拱,采用偷心拱板的方式,在減少接縫的同時加強了整體結構的堅固程度,更降低了總體用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