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牌坊最大的特色還有坊眼。比如北京中山公園進口出的牌坊,上面就有郭沫若題寫的保衛和平四個字,為的就是表明這座牌坊的建造對象和建造原因,否則就失去了建造的意義和價值。另外還會在牌坊上注明牌坊是為誰建的、為什么事建的、由誰建的和什么時候建的等內容,有的還會題寫對聯。
這些文字,可都是中國封建社會中人們的人生理念及封建禮教、傳統道德觀念的集中表現但是,在等級制度森嚴的過去,立牌坊是一件極為隆重的事,并不是誰都可以立的根據當時的規定,凡是進入國子監讀書和獲得舉人以上功名的人,方可經地方官府審核批準后,由官方出資建功名坊。
至于立貞節牌坊、仁義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者,要求就更嚴格,須經當地官府查核實后逐級呈報,最后由皇帝審查恩準,或由皇帝直接封贈,方能建造即使允許建造,建造什么規格的牌坊,也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如只有帝王神廟、陵寢才可用六柱五間十一樓,一般臣民最多只能建四柱三間七樓;但孔廟的萬古長春坊僅是一個破例,因為人家可是孔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