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俗信仰中,神能保佑眾生平安和招財,故他所坐的位置最講究,最好的氣場之地當(dāng)然非他莫屬。用來供神的供桌,其方位只要不背對進門的大門口,其他方向均可。但在這基礎(chǔ)上還要禁忌:不可在壓梁下方,旁邊或后面不能有窗戶,正前方不能有煙囪,不可有燈光直射等。且右邊為神像坐,左邊為祖先牌位,這則是祭祀文化的傳統(tǒng)。
現(xiàn)今六盤水境內(nèi),所存供桌不多,有特色的更是少見,先發(fā)現(xiàn)較完整的三張分散在盤縣保田、樂民、松河鄉(xiāng)鎮(zhèn)境內(nèi),現(xiàn)就其概貌描述如下:保田鎮(zhèn)鵝毛寨肖氏家族現(xiàn)存供桌高130,橫224,縱44.5,為直腿平頭悶倉四抽式供桌;四塊面板外框縱17,橫50,內(nèi)雕面板縱15,橫42,所雕刻內(nèi)容系神話傳說中的八仙,厚約3對八仙有明兩種區(qū)分法:明八仙指從人物造型上來區(qū)分;暗八仙指從八仙手中所持之物來區(qū)分,這就是:漢鐘離持扇,呂洞賓持劍,張果老持魚鼓,曹國舅持玉版,鐵拐李持葫蘆,韓湘子持簫,藍采和持花籃,何仙姑持荷花。
該供桌除每悶倉抽屜面板雕刻兩個八仙人物之外,兩者之間的桌幾上還有不同形狀花瓶和插花,悶倉抽屜下牙板是透雕的麒麟和插枝,牙條正中是珠子和拐子紋,角牙為鏤空雕卷草紋,整體結(jié)構(gòu)從淺浮雕到深浮雕再到鏤空雕,人物造型生動豐滿,個性突出,于漆面色沉厚重中,再現(xiàn)著簡潔渾樸,美觀雅致的清代風(fēng)格和韻味,實為珍品據(jù)說,肖氏當(dāng)年請四川工匠雕刻時,報酬是按木屑斤兩支付的,肖家為此花費了不少錢財。樂民項志孝家的供桌制作于前的晚清,具體時間不可考,保存較好。該桌高115,橫220,縱50,悶倉抽屜式面板中央雕刻福祿壽三星圖,福星手拿“如意”,根據(jù)人們善行施賜幸福;祿星手執(zhí)鐵鞭,掌管人間榮祿貴賤;壽星拄拐杖,手托壽桃,主管君王和國家壽命的長短。
三星左右兩邊的抽屜面板為深浮雕八仙圖,右面為曹國舅、韓湘子、漢鐘離、張果老,左面為鐵拐李、藍采和、呂洞賓、何仙姑,背底為方格、梅花;兩邊掛牙是鏤空麒麟圖案,牙條正中是花木插枝,腿為大象卷鼻,附耳有淺浮雕花卉,圖紋古樸典雅,色彩渾樸松河彝族鄉(xiāng)龍脖子村一組隴世侯故居的三抽式平頭供桌,高90,橫232.5,縱50,每抽面板鏤空雕刻人物三個,其中,左邊抽屜面板除八仙里的兩個人物外,還雕刻有一騎鶴真人,面板雕刻部橫27,縱15,浮雕厚2.5左右;三抽兩邊直柱鏤空雕刻圓形花卉圖紋,下方牙條正中雕刻“雙獅滾繡球圖”,表吉祥祝福,官運亨通、飛黃騰達之意。右側(cè)雕刻鹿和梅花,左側(cè)雕刻靈芝和虎,腿為象腿,上有淺浮雕龍形圖紋,蹄部為花卉。
這張供桌不少鏤空部分在“文革”中被隴氏家人用石灰填埋,腳因腐壞被鋸去一小部分,已不再是原貌就雕刻工藝而言,顯得比較粗糙,人物和靈獸均不生動,不知其當(dāng)年的神韻、風(fēng)采何在?以上三張供桌是現(xiàn)今盤縣境內(nèi)最具代表性的民間祭祖物件,都制作于清末。
就整體造型來說,樂民和松河的更完美大氣一些;以雕刻工藝來看,保田的顯得尤其精美,其花卉線條流暢,人物圓潤飽滿,這是樂民、松河的供桌望塵莫及的;而把樂民、松河的兩張供桌作對比時,就顯見樂民的那張在雕刻上,要比松河的好得太多,其原因是松河的那張供桌人物塑造顯得粗糙,意韻較差總之,這三張供桌從民俗文化上,同時為我們傳遞出這樣一些信息:一是盤縣自明清以來,民俗文化積淀豐富;二是“八仙”紋在民俗傳統(tǒng)中是一種寓意紋樣,無論是八仙人物還是他們手中的器物都具有祝頌長壽之意,故民間多以此為雕刻題材;三是在民俗活動中,民間信仰巫風(fēng)尤盛,這從清末貴州僅存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范興榮《啖影集》里的《跳神》篇中也可以得到佐證;四是這些供桌為民間美術(shù)研究提供了實物。
就此而言,它們都值得進入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