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且宗教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度;雖然佛教是從國外傳入中國的,但是佛教在我國的領土上卻遍地開花。在我國境內有著不計其數的宗教廟宇和人數眾多的佛教信徒,雖然各地的風土民俗各不相同,寺廟的規模大小也不相同,但是寺廟內總會供奉著各式各樣的石雕制品。比如我們常見的石雕觀音菩薩像、十八羅漢石雕像等等;人們對羅漢的喜愛是源于羅漢小乘佛教中擁有很高的果位叫“阿羅漢果”。
阿羅漢果具有“殺賊”、“應供”、“不生”這三個方面的意義;羅漢是小乘佛教之極果,佛教徒都以“阿羅漢果”為殊榮;因此,從人們到處為羅漢造像,以及羅漢在民間被人們爭相供奉;就可以看出,人們對羅漢的尊崇是至高無上的石雕十八羅漢常常被人們應用在家居別墅、寺廟佛堂、公園景區等區域;在全國各大寺院中,常有石雕十八羅漢或者五百羅漢石雕像,他們惟妙惟肖的神態和栩栩如生的造型都讓人贊嘆不已。位于天津薊州城區西北的風景名勝內有家喻戶曉的“羅漢雕塑園”,盤山羅漢園位于盤山天成寺至神牛福地之間。一聽到這個名字就能馬上聯想到,園內有許多造型各異的石雕羅漢。果不其然,在雕塑園內布設著許多羅漢雕像,有降龍羅漢、伏虎羅漢、靜坐羅漢等等。
園區內的羅漢石雕像都是圍繞著盤山佛教文化,因山就勢,因景置像有些石雕羅漢像是單體的,都是用花崗巖雕刻而成;這些形態各異的石雕羅漢像錯落有致地擺放在一起,形成一個石雕羅漢群;與盤山的奇松怪石相映成趣,它們姿態各異,表情豐富,仿佛向來往游客訴說著它們各自的往事今生……除此之外,還有些石雕羅漢像是運用山體的優勢,直接在大型石塊上直接進行雕刻,以石為背景;在石頭表面運用沉雕的雕刻工藝;將一個個羅漢的形象刻畫得形象且生動,給人很強的親和力和代入感。
在這些天然石塊上刻畫出的浮雕羅漢像,不再是單體的純在,而是搭配了許多裝飾圖案,比例祥云、迎客松等等;讓整個畫面具有很強的畫面感和故事性,這種雕刻形式的石雕羅漢像也像是一幅有內容有意境的畫作當我們欣賞到這些栩栩如生的石雕羅漢像,不禁感嘆著鬼斧神工一般的雕刻技藝;也正是這些石雕羅漢像,讓我們學會了傳承佛家的文化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