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石雕裝飾物,大象雕刻早已出現在中國傳統建筑之中,東亞各地的宮殿、廟宇、佛塔、橋梁、府邸都可尋其蹤跡。大象雕刻為何經久不衰,被大眾所喜聞樂見呢?這就不得不談談大象的美好寓意:“象”與“祥”諧音,古人取其祥瑞之意,視他們為福瑞之物。它們群居,融洽,和諧,從不欺凌弱小而不失王者風范。
就是這種善良的品格,與世無爭的態度與中國傳統儒家信奉的中庸思想不謀而合,所以盡管歷經幾朝更迭,大象的地位始終很高,大象雕刻也廣為流傳,至今興旺不衰大象雕刻的種類紛繁,大小各異,形態多樣。典型的大象雕刻有:漢白玉石雕大象、晚霞紅石雕大象、青石石雕大象、銅雕大象等。其中以漢白玉石雕大象最為端正大氣。上好的漢白玉潔白晶瑩,脂凝玉潤卻不乏堅韌,雕刻出的大象石雕通體晶瑩,典雅貴氣,十分美觀大方。大象雕刻制品的產地也很多,幾乎遍及全國各省。較為出名的有山東省、福建省、浙江省、河北省等。匠師們熟練運用沉中有浮,浮中有沉,沉浮交錯的手法悉心雕刻。
大象雕刻的工序很復雜,粗略可分為構思制創作、模型制作、胚料成形、再加工等步驟構思創作決定了大象雕刻制品的藝術風格。石料的選擇要考慮石料的種類、大小、質地等方面。模型制作和胚料成形這兩個環節至關重要,好的模型和成形胚料可以為后期大象雕刻的深加工提供良好的基礎,質量的保證。深加工包括局部雕刻、拋光、清洗、制品組裝等環節。一件好的大象雕刻作品要求匠師手法嫻熟、心思縝密、經驗豐富。優秀的匠師是出色的大象雕刻作品的靈魂所在。
經過雕、刻、塑、錘、鑿、纖等多種工藝的反復加工,一件空間可視性,可觸性的大象雕刻作品問世它們或僅僅寫意,抽象大氣;或精雕細琢,栩栩如生。它們穿過漢唐風雨,幾經風云變幻,至始巍然存在。不可否認,大象雕刻的藝術已成為傳統藝術中的一員,無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