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秦末農民戰爭的腥風血雨,一切歌頌強權和英雄主義的贊歌不復回響,漢初人民在昔日巍峨的皇宮廢墟上開始醫治百年戰爭的創傷。“文景之治”的漢初,實行無為而治的休養生息政策,所以沒有產生什么驚世駭俗的石雕杰作。至漢武帝時,國力大盛,經濟復蘇繁榮,也給沉寂的文化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此,石雕創作猶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
可以說,兩漢拓石雕藝術是中國古典石刻藝術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后世的石雕創作基礎也是在這一時期基本奠定的漢代石雕藝術應用范圍是十分廣闊的,它有大型紀念雕像,有園林裝飾雕塑、各種喪葬明器、畫像石、墓室雕刻以及各種石雕工藝品。各種形式的石刻建筑也是漢代首創。漢代石雕的新創造,首先見于漢武帝元狩三年,當時,武帝大肆興修皇家園林——上林苑,并于苑中昆明池東西兩岸,按左牽牛、或織女的形式,設置石刻人像。現在這對石人像仍然留存。
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漢昆明池石刻”與先秦石雕,以至漢代人物陶塑的共性,采用簡括抽象、變形夸張的手法,傳達出氣韻生動和以形寫神的藝術效果,因而漢代的著名大型石刻都受到了它的影響這些石雕歷經多年的風雨,至今仍以其粗樸雄渾的氣勢,吸引著千千萬萬的藝術愛好者和游人。其藝術魅力在于他們主要是采用了“因勢象形”的抽象技法,簡括而又傳神地表現出具有生命力的藝術形象。這種象征風格顯然與秦俑的表現手法迥異,卻使我們聯想到先秦的雕塑傳統。而且,這咱追求以形寫神的象征主義風格,一直在左右著漢代的各種石雕創作。渴望以粗獷的形式,表現精神的世界,這成了漢代大型石雕的主流。
另一方面,我們從漢代的石雕作品,也同樣能感受到各種生活的氣息政治上的獨尊儒術,并不能持久地維護帝制的法統,封建社會通過內部的自我破壞、調節,又為東漢的繁榮帶來了新的活力。在偏安一隅的四川地區,石雕創作特別發達,這與當時盛行厚葬有關。厚葬的根源是來自于漢代崇奉孝道的大行,古者“事死如生”,所謂養生葬死,生極其欲,無形中漢墓就成了古代社會的一個縮影。一方面,貴族富豪以死后仍能占有他們的下人為自豪,另一方面藝術家在秉承權貴意志的同時,也樂于塑造自我并融入美感受。
漢漢雕刻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的廣闊性,是任何時代的藝術作品都難以比擬的所以漢代雕刻家往往是采用象征寫意的手法,來刻劃這種可供觀者發揮想象窨的場景。就其藝術高超的表現力而言,它們與古印度著名的同類石雕皆有異曲同工之妙。漢代先是流行黃老思想,其后道教和巫術極為盛行,同時他們又與原始的神話傳說融為一體,這些龐雜的思想也時刻在支配著藝術家的創作。因此,從石雕的浮雕形式來看,它十分注重現實與幻想的結合。另外,其所刻劃的形象,線條飄逸靈動,動作夸張,人神雜糅,給觀者一種天上人間之感。
它們雖然是石雕作品,其實最能傳達出漢代繪畫藝術的神韻我國目前尚存的最古老的石雕建筑,要首推出東肥城孝堂山石祠。它本為建于墳墓前的石造享堂,實為仿木建筑形式,呈單檐懸山頂面闊兩間的結構。石祠的內壁刻滿了石雕畫像,實為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博物館,它對于研究中國早期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藝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中國古代的騎戰狩獵始于春秋,但規模和戰馬都具有原始形態,經數百年至兩漢的發展,才達到空前的盛況。
孝堂山畫像騎射圖就再現了當時一個激戰的場面,動勢夸張戰馬在疾馳,人在彎弓引射,有的人用矛刺翻馬上的敵人,形象刻劃皆英武而緊張騎戰下方是行獵圖,手持獵具的獵人,向前追逐的獵犬,都體現了緊張生動的生與死的搏殺情景。這在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史上,不要說上古繪畫,就是中古作品也極為罕見,通過漢畫像刻石,我們不僅可以深解漢畫的筆意,也可進一步地頷會漢畫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承先啟后的地位。如同古代埃及的藝術一樣,漢代創造的各種石雕藝術的奇跡,都可說是為了“來世”的藝術,我們不妨統稱之為“陵墓藝術”。
綜上所述,兩漢許多石雕藝術杰作的涌現,都充分地證明了漢代是中國古典文化藝術發展的又一高峰藝術的繁榮,與當時的經濟、政治倫理、宗教哲學觀、原始信仰、禮俗都有著密切的聯系。統治階級的窮奢極欲,最終促成了石雕藝術的發達,并奠定了其基本形式向更完美的境界發展的必要基礎。可以說,后世石雕藝術的發展,完全要取決于它在建筑藝術中的應用廣泛程度。從漢代的石雕藝術,我們不僅看到了當時高級的和一般的建筑形象,而且看到了石雕藝術發展的光輝前景。
因為漢代建筑已經綜合地運用繪畫、雕刻、文字等形式作為各種構件的裝飾,并達到了結構與裝飾有機結合的程度,這正是后世中國古典建筑藝術最常見、最基本的手法藝術所裝點出的繁華,并不意味其背景是太平盛世,事實上它卻標志著衰落的開始。所謂“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這是兩漢末年的寫照。統治階級對下層人民的殘酷壓榨,貴族豪強墮落的腐朽,終于導致了不堪痛苦的人民的反抗,東漢帝國最終在農民起義的烈火中走向崩潰,中國古代社會從此便走向了動蕩、分裂割劇的漫長歲月——魏晉南北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