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代藝術品拍賣行業在中國開始正式興起到現在已經20多個春秋了。談石雕,首先要了解一下石雕在中國拍賣市場中的基本走向。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頒布,標志著中國拍賣業進入以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為特征的新歷史階段,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開始了穩定發展。開始,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進入了加速發展的階段,經營機構的數量、拍賣品成交的數量和拍賣成交額的數量均保持快速的拓展態勢。
至2005~,除數據激增以外,拍賣的種類也得到了合理地調整,書畫、瓷器“一統天下”的單調格局被打破,石雕藝術品等多種藝術門類拓寬了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經營領域,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經營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石雕拍賣市場也在此之后得到了發展的機會。回顧一下,就能發現石雕最早進入中國拍賣市場是在,一直與油畫放在同一板塊拍賣,市場表現不溫不火。石雕作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基本上處于油畫作品的陪襯位置,數量僅占1/10左右。從,石雕漸漸從油畫的陰影里分離出來,受到越來越多藏家的關注。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機構和藏家開始重視石雕作品的市場價值。西泠印社率先推出石雕專場拍賣,成交總額553.73萬元,成交率78%。
中國嘉德更是在同一年開始了系列石雕專場拍賣,在西南、東南、中南、東北、京津、五大專場艱難地爬升之后,終于在2011春季精品拍賣會以98%的高成交率,總成交額1,039.60萬元,刷新中國石雕拍賣的紀錄,現出濃重的一筆,甚至其成長狀態喜于油畫從這一點上,我們清楚地看到中國嘉德作為國內最資深的拍賣行所具有的前瞻性和堅持的力量,終于在的春天有所收獲。飆升的數據刺激了各種評論媒介,一時間關于石雕市場“春天到來”的話題沸沸揚揚。但即使是這一數據,與中國書畫比起來也差距巨大。整個石雕專場,這么多石雕這么多名家的作品加起來還不值一尺齊白石的頂級品,這也是石雕界要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
而在之后,受整個藝術市場動蕩的影響,石雕市場也一路走低,嘉德放棄經營了6場的石雕專場到了,無論是嘉德還是保利,春拍中都出現大量石雕作品流拍的現象。?石雕二級市場的不景氣與一級市場息息相關。所謂一級市場主要是指畫廊業。據報道,中雕網藝術總監高勇有過這樣的表述:“事實上,從至今,國內當代石雕市場能夠不萎縮就很不容易了。
當代石雕的市場與油畫、國畫不同,它的市場反應周期較長,回報率也偏低,這對于經營石雕作品的畫廊、藝術機構的經營者而言,風險很大,如果他們不轉變經營思路,或者不肯拿出一部分份額經營那些市場回報率高的藝術品,而全靠石雕的銷售來維持自身經營,那就相當于慢性自殺,會被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