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陽傳統的雕塑工藝分為捏、鏤、摘、雕、四道工序。“捏”就是打坯樣。先在石塊上畫出線條,而后進行初步的雕鑿。對于有限定內容的新雕作,有的在打坯之前先畫張平面草圖作依據。有的還先捏個泥坯或石膏模型;有的則以購賣者提供的設計圖紙為藍圖。打坯樣是一個重新創作的過程。曲陽石雕“鏤”就是坯樣捏成后,根據需要把內部無用的石料挖掉。
鏤空石料的技術是石雕工匠的重要基本功,如一只還沒有幼兒拳頭大的小石獅,要在嘴里保留掉不出來的小圓球,鏤掉四周的石料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摘”就是按圖形剔去雕件的外部多余的石料。這種剔除是對坯樣的細加工,操作者同樣應領會創作者的意圖,才能使剔除的面積和深淺適度。“雕”就是進行最后的琢剁加工使雕件定型。完成這一程序不但要有較高水平的雕刻技藝,更要具有鑒別能力。
社會經濟發展和各種生產技術進步,使得建筑藝術已突破了唐代以來的格局,尤其是商來城市的大規模興起,宋代建筑比唐代建筑更加秀麗而富于變化,產生了更為復雜形式的殿閣樓臺,在裝飾、裝修等方面更為講究,這就使得石雕藝術在建筑中運用得到更加廣泛,技藝也更為精湛,形式更為豐富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