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思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其《美學》中指出:在古希臘的雕像中,穿著衣飾的形象要遠大于純粹的人體雕像,尤其是在希臘藝術朝氣勃勃的公元前五世紀。大型雕塑中,女性雕像都有高貴典雅的披衣。一塊石刻浮雕表現的是一位年輕的婦女坐在軟墊上,往祭器里添香,她正虔敬地對美神阿芙羅蒂獻祭,勻稱的衣褶很生動地隱現出人物健美而窈窕的身姿。雖然只是半面浮雕,卻給人以立體和空間的真實感。
曾經有一位雕刻家在工作室接待過蘇格拉底,這位哲學家談到:若想激發觀眾對雕刻的興趣,就必須在作品里融合活人的形象,并使其充分吸收,通過形式表現心理活動不得不承認,在表現人的現實感方面,希臘藝術的確超越了前代和其他民族的藝術,這與藝術家對真實生活中人的敏銳而深入的觀察息息相關。向阿芙羅蒂獻祭不過畫家或雕刻家們創作時,并非完全模仿生活中的對象,而是在綜合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創造經過提高和理想化的美。也有少部分人覺得今天的希臘人不像古代雕像那么完美,那是因為古典藝術根本不是真人的如實模寫。
最好的例證就是:米隆和他同代的雕刻家都在努力探討一種標準的美,他們公認全身應該是頭的七倍,而且尋找每個部分的恰當比例波里克萊托的《執矛者》,即是以此為綱而做的男子全身像的范型,他還為這個具有特殊意圖的實驗,專門撰文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