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感到某件事物不可企及時,總說,除非“海枯石爛”。我們的祖先自新石器時代始,就意識到“石”這種物質的特殊作用。石窟造像、陵園雕刻、建筑石欄等,這些不同時代,或方正或圓渾、或依山就勢、或借石形稍加雕鑿、或求形似精細加工的各種造型,皆因其“石”而被永久地保存下來。河北曲陽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城南“黃山”盛產漢白玉大理石,石質潔白純凈、潤滑堅韌,白中稍帶微黃如象牙一般。
曲陽是我國北方石雕藝術的發祥地,曲陽石雕是我國石雕行業中一個重要分支,代表了我國北方石雕藝術風格傳統曲陽石雕技藝的起源應追溯到漢代。據曲陽縣志記載,早在西漢年間,張良之師黃石公便在此山修行,召集石匠修建殿宇,雕刻佛像、石獅、石獸等。曲陽石雕是我國大理石雕刻的代表,,曲陽石雕代表河北參加了文化部等16個相關部委在北京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記者驅車趕到曲陽,剛下高速,眼前盡是鱗次櫛比的石雕。據了解,曲陽縣大大小小的石雕廠有多家,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產值數億元。。